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鑫日谈

重视底线思维

发布时间:2020-12-22 08:43:48    作者:李俊岭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俊岭

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近年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提及“坚持底线思维”和“守住底线”。比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等等。

底线思维的实质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坚持底线思维,不仅要防范风险,更要积极作为,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形势越复杂越要坚持底线思维。

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在基因上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上适应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把基于忧患意识的防风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着眼长远,我们要在抓好发展工作的同时,抓好安全这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由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折射出理性的底线思维之光。

当前,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但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金融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时滞,银保监会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牢坚持底线思维,运用底线思维冷静研判,努力做到未雨绸缪。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关注疫情等因素对金融体系的可能影响,制定有效应对预案,做好充足应对准备,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鑫日谈

重视底线思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22

□记者 李俊岭

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近年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提及“坚持底线思维”和“守住底线”。比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等等。

底线思维的实质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坚持底线思维,不仅要防范风险,更要积极作为,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形势越复杂越要坚持底线思维。

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在基因上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上适应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把基于忧患意识的防风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着眼长远,我们要在抓好发展工作的同时,抓好安全这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由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折射出理性的底线思维之光。

当前,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但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金融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时滞,银保监会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牢坚持底线思维,运用底线思维冷静研判,努力做到未雨绸缪。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关注疫情等因素对金融体系的可能影响,制定有效应对预案,做好充足应对准备,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