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脱贫不脱政策 五年衔接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12-31 08:51:1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房文彬 实习记者 许予朋

置身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节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惠农惠民、防止返贫,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此外,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五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随着脱贫任务完成、“三农”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帮扶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

会议指出,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同时,会议强调,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

在探索建立有效的防贫机制方面,保险具有先天的独特优势,可以针对疾病、灾害等致贫因素推出多样性的保险产品,筑起“截流闸”和“拦水坝”,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贫困发生。

例如,人保财险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因素,围绕住房、教育等方面助力政府保障民生,推出“保险+民生”模式。在农房保障方面,2020年上半年为4743万户次农户提供农房保险风险保障2.5万亿元,支付赔款1.38亿元,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移民搬迁脱贫工程的重要配套保障措施;在教育扶贫方面,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2020年上半年为103万户提供风险保障13.9亿元。

又如,太保产险创新推出“防贫保”,针对返贫、骤贫对象难以事先框定的情况,使被保险人由“某个人”转为“一类人”,实现由“定人定量”到“群体共享”的转变。截至2020年10月中旬,“防贫保”已在全国27个省646个县区落地,保障覆盖超过1亿人,已赔付防贫救助金5.2亿元。

此外,会议强调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2020年10月,国家开发银行宣布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贷款,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培育、补齐安置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等。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贷款利率原则上不高于同期LPR。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也在转入后续扶持阶段。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钱文挥介绍,农发行将在5年内安排1200亿元专项贷款,其中1000亿元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200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设施的提升完善。力争到2025年,助力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实现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过渡期内,金融帮扶政策及金融实践需要认真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原有产业扶贫政策需要进一步延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此同时,还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加强对已脱贫人口、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金融支持。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认为,部分保险扶贫措施应进一步强化,例如,在农业保险领域加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提升偏远落后地区居民的健康风险保障水平,发展乡村的旅游、文化等服务业的保险保障等。

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不应过度关注盈利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具体到金融领域,银行业保险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时期又承担着哪些使命?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的问题是要解决好收益和风险不匹配的矛盾。”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具体来看,首先,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独有的风险,例如自然灾害等,造成商业金融在服务农业过程中出现了商业可持续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服务农村的政策性与合作性金融机构不应过度关注盈利性。

其次,收益和风险不匹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农村地区信息较为分散,信息质量相对较低。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和征信市场的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渗透,或将为我国农村地区征信体系的完善提供契机。

今年11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甘肃临洮发表讲话时,亦为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指明方向,包括保持金融扶贫主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推动银行、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优势资源有机结合,既要支持发展又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持续优化完善金融政策措施,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

“各类金融机构要正确定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扶贫性的需求、开发性的需求和商业性的需求。”董希淼说。

把握粮食主动权 农业保险大有可为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是本次会议对粮食安全提出的核心要求。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认为,“‘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这是农业保险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含义,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是食物安全问题,所以农业保险一定要做好,还要做大做强,不仅提升主粮作物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更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把林牧保险,以及农房、农机、农业设施、仓库等涉农保险做好,逐步扩大其他种植养殖业保险,让农业保险逐步覆盖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和产业链的其他领域,这才能为‘三农’提供比较全面的风险保障。”

会议进一步提出,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实际上,在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方面,金融业还有许多发挥的空间。

制度层面,今年12月1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已发布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成本保险行业示范条款,确保种植户获得统一标准的保险服务,解决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后顾之忧。

实践层面,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从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获悉,目前该公司正以“价补分离”为契机,在上海嘉定试点水稻价格保险,从按产量补贴转为按种植面积补贴,促使农户改变了大水大肥生产方式,减少化肥投入,提高优质稻种植面积。

娄飞鹏建议,银行业保险业可以围绕农业水利设施、粮食生产等提供信贷金融服务,同时加快推广巨灾保险分散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脱贫不脱政策 五年衔接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31

□记者 房文彬 实习记者 许予朋

置身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节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惠农惠民、防止返贫,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此外,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五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随着脱贫任务完成、“三农”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帮扶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

会议指出,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同时,会议强调,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

在探索建立有效的防贫机制方面,保险具有先天的独特优势,可以针对疾病、灾害等致贫因素推出多样性的保险产品,筑起“截流闸”和“拦水坝”,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贫困发生。

例如,人保财险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因素,围绕住房、教育等方面助力政府保障民生,推出“保险+民生”模式。在农房保障方面,2020年上半年为4743万户次农户提供农房保险风险保障2.5万亿元,支付赔款1.38亿元,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移民搬迁脱贫工程的重要配套保障措施;在教育扶贫方面,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2020年上半年为103万户提供风险保障13.9亿元。

又如,太保产险创新推出“防贫保”,针对返贫、骤贫对象难以事先框定的情况,使被保险人由“某个人”转为“一类人”,实现由“定人定量”到“群体共享”的转变。截至2020年10月中旬,“防贫保”已在全国27个省646个县区落地,保障覆盖超过1亿人,已赔付防贫救助金5.2亿元。

此外,会议强调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2020年10月,国家开发银行宣布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贷款,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培育、补齐安置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等。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贷款利率原则上不高于同期LPR。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也在转入后续扶持阶段。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钱文挥介绍,农发行将在5年内安排1200亿元专项贷款,其中1000亿元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200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设施的提升完善。力争到2025年,助力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实现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过渡期内,金融帮扶政策及金融实践需要认真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原有产业扶贫政策需要进一步延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此同时,还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加强对已脱贫人口、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金融支持。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认为,部分保险扶贫措施应进一步强化,例如,在农业保险领域加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提升偏远落后地区居民的健康风险保障水平,发展乡村的旅游、文化等服务业的保险保障等。

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不应过度关注盈利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具体到金融领域,银行业保险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时期又承担着哪些使命?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的问题是要解决好收益和风险不匹配的矛盾。”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具体来看,首先,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独有的风险,例如自然灾害等,造成商业金融在服务农业过程中出现了商业可持续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服务农村的政策性与合作性金融机构不应过度关注盈利性。

其次,收益和风险不匹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农村地区信息较为分散,信息质量相对较低。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和征信市场的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渗透,或将为我国农村地区征信体系的完善提供契机。

今年11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甘肃临洮发表讲话时,亦为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指明方向,包括保持金融扶贫主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推动银行、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优势资源有机结合,既要支持发展又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持续优化完善金融政策措施,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

“各类金融机构要正确定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扶贫性的需求、开发性的需求和商业性的需求。”董希淼说。

把握粮食主动权 农业保险大有可为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是本次会议对粮食安全提出的核心要求。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认为,“‘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这是农业保险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含义,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是食物安全问题,所以农业保险一定要做好,还要做大做强,不仅提升主粮作物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更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把林牧保险,以及农房、农机、农业设施、仓库等涉农保险做好,逐步扩大其他种植养殖业保险,让农业保险逐步覆盖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和产业链的其他领域,这才能为‘三农’提供比较全面的风险保障。”

会议进一步提出,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实际上,在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方面,金融业还有许多发挥的空间。

制度层面,今年12月1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已发布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成本保险行业示范条款,确保种植户获得统一标准的保险服务,解决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后顾之忧。

实践层面,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从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获悉,目前该公司正以“价补分离”为契机,在上海嘉定试点水稻价格保险,从按产量补贴转为按种植面积补贴,促使农户改变了大水大肥生产方式,减少化肥投入,提高优质稻种植面积。

娄飞鹏建议,银行业保险业可以围绕农业水利设施、粮食生产等提供信贷金融服务,同时加快推广巨灾保险分散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