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复工复产、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成绩来之不易。从今天起,本报推出“2020年监管工作回眸”系列报道,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监管改革创新工作。敬请读者关注。
□实习记者 许予朋
近年来,我国大型银行经营管理取得长足进步,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加强。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应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同时,在服务制造业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完善公司治理等领域,我国大型银行均发挥了“头雁”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我国大型银行更需在取得的成果之上,去粗取精,迈大步向前,为我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领航。
资产规模领先国际
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劳动生产率、管理成本、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等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可见,我国国有大行无论是在提升经营质效还是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均取得了斐然成果。
2020年,监管部门对17家中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19年经营效率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4家大型银行(工、农、中、建)部分经营效率指标持续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稳步下降;金融服务客户数与劳动生产率优势较为明显,电子银行分流率达到97%;人均营业收入与国际大行差距持续收窄,由十年前占美国大行的三分之一,逐步增加至目前的约三分之二。
“从成本收入比看,在国际横向比较中这一指标本身比较低的情况下,我国大行成本收入比不断下降,从2015年的平均28.9%下降至2019年底的27.7%。从非利息收入占比看,我国大行平均占比从2015年的25.3%提高至2019年的29.8%。从人均营业收入看,我国大行人均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平均157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195万元。从服务客户看,我国大行服务客户数不断提高,并且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综合使用提高了客户服务满意度。”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分析各大行年报数据后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2020年,英国《银行家》评选的“全球银行1000强”中,前四名分别被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摘取。该排名基于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此为衡量银行实力的关键指标。《银行家》称,中国四大银行的增长速度和利润增幅均超过前10名中的4家美国银行。按一级资本计算,2019中国四大银行的规模比美国四大银行大51%,而2020年此数字为72%。
融入新发展格局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
当前,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而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也到了关键时刻。我国大型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肩负着调节社会经济形势、引导企业健康积极发展的使命。
如何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2020年底,银保监会党委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要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消费潜在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对此,建设银行湖南张家界市分行副行长、经济师姜凯认为,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应当将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服务国内大循环的企业中,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各项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不可武断地放弃海外业务,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进行积极的跟进和调整。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自查,严格把控贷款、资管等业务风险,防止恶意搭政策便车的情形发生。
如何进一步提升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尽管全球银行业出现“东升西降”格局,中国银行业实力持续提升,但与国际大型银行相比,仍在一些领域存在查漏补缺、去粗取精的空间。“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娄飞鹏介绍。
亦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大型银行在经营理念、综合服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与国际大行存在一定差距。对此,大型银行下一步需持续加快转型发展,完善公司治理,强化科技支撑,从技术与人才上要效率、从治理和风控上要效率,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编者按: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复工复产、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成绩来之不易。从今天起,本报推出“2020年监管工作回眸”系列报道,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监管改革创新工作。敬请读者关注。
□实习记者 许予朋
近年来,我国大型银行经营管理取得长足进步,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加强。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应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同时,在服务制造业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完善公司治理等领域,我国大型银行均发挥了“头雁”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我国大型银行更需在取得的成果之上,去粗取精,迈大步向前,为我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领航。
资产规模领先国际
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劳动生产率、管理成本、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等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可见,我国国有大行无论是在提升经营质效还是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均取得了斐然成果。
2020年,监管部门对17家中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19年经营效率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4家大型银行(工、农、中、建)部分经营效率指标持续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稳步下降;金融服务客户数与劳动生产率优势较为明显,电子银行分流率达到97%;人均营业收入与国际大行差距持续收窄,由十年前占美国大行的三分之一,逐步增加至目前的约三分之二。
“从成本收入比看,在国际横向比较中这一指标本身比较低的情况下,我国大行成本收入比不断下降,从2015年的平均28.9%下降至2019年底的27.7%。从非利息收入占比看,我国大行平均占比从2015年的25.3%提高至2019年的29.8%。从人均营业收入看,我国大行人均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平均157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195万元。从服务客户看,我国大行服务客户数不断提高,并且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综合使用提高了客户服务满意度。”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分析各大行年报数据后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2020年,英国《银行家》评选的“全球银行1000强”中,前四名分别被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摘取。该排名基于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此为衡量银行实力的关键指标。《银行家》称,中国四大银行的增长速度和利润增幅均超过前10名中的4家美国银行。按一级资本计算,2019中国四大银行的规模比美国四大银行大51%,而2020年此数字为72%。
融入新发展格局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
当前,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而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也到了关键时刻。我国大型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肩负着调节社会经济形势、引导企业健康积极发展的使命。
如何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2020年底,银保监会党委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要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消费潜在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对此,建设银行湖南张家界市分行副行长、经济师姜凯认为,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应当将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服务国内大循环的企业中,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各项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不可武断地放弃海外业务,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进行积极的跟进和调整。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自查,严格把控贷款、资管等业务风险,防止恶意搭政策便车的情形发生。
如何进一步提升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尽管全球银行业出现“东升西降”格局,中国银行业实力持续提升,但与国际大型银行相比,仍在一些领域存在查漏补缺、去粗取精的空间。“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娄飞鹏介绍。
亦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大型银行在经营理念、综合服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与国际大行存在一定差距。对此,大型银行下一步需持续加快转型发展,完善公司治理,强化科技支撑,从技术与人才上要效率、从治理和风控上要效率,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