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亚洲金融观察

英国金融支持文化创意经验可鉴

发布时间:2021-02-04 11:07:1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亚金协产业金融合作委员会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帮助英国实现了由以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工厂”向以文化产业为主的“世界创意中心”的成功转型。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王梓/制图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优势多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历了殖民帝国的瓦解和制造业竞争力的日益下降,政治经济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力依然保持强势。在英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中,文化是其在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争夺话语权、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失去殖民帝国之后依然跻身于世界大国俱乐部的重要筹码。

利用英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帝国时代留下的无形资产、完备的管理体制,积极推动文化外交,塑造英国形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确保英国始终保持世界文化强国地位,这是英国的重要国家战略。

伦敦在英国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治经济地位严重下降,加上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伦敦的经济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巨大挑战。20世纪70年代,伦敦敏锐地抓住全球产业升级的时代机遇,一方面率先进行金融创新,清除金融全球化障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包括咨询、广告、设计、教育、科技研发等专业服务业。20世纪80年代,伦敦成功实现了后工业化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服务成为伦敦的经济支柱。20世纪90年代,伦敦构建起目前国际上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此后,金融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伦敦的两大核心竞争力。

政策扶持在促进伦敦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份纲领性文件:2004年4月伦敦政府(时任市长为肯·列文斯通)公布的《伦敦文化之都:实现世界级城市的潜力》、2008年3月伦敦发展署发布的《伦敦文化审计》、2010年11月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公布的《市长文化战略》以及2014年3月公布的《2014文化都市——伦敦市长文化战略》。

这些政府报告的基本思路一以贯之,都将保持伦敦“世界文化之都”的地位视为重中之重,允诺对文化创意事业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投资。伦敦议会和伦敦政府——无论是工党执政还是保守党执政——对于文化创意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拥有清晰而坚定的共识,这虽然使伦敦市政府在过去10年经历了政党轮替,但其文化政策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和稳定。伦敦政府很好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在宏观上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引导和加强对文化重要性的倡导,协调各类部门和机构,为文化发展提供硬件保障和完善的法治环境。

伦敦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伦敦的创意产业总值约占英国创意产业总产出的1/4,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英国每年电影投资的85%集中在伦敦,全国2/3的电影制作专职岗位、73%的电影后期制作业务设在伦敦;全国约1100个电视制作公司中的700个总部设在伦敦;全国音乐产业产值的一半由伦敦贡献;全国1/3的表演艺术公司位于伦敦;全国广告业从业人员75%在伦敦工作;全国85%以上的时尚设计师、1/3以上的设计机构以伦敦为基地;全国40%以上的出版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伦敦,伦敦出版业产值占到全国的36%。

英国政府注重调动企业对文化性投资的积极性,引入商业机制发掘更多的文化产值。出版《直击银行》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英国政府还推动成立了众多基金,建立政府、银行和行业基金及创意产业之间紧密联系的融资网络,帮助创意产业解决最初的融资困难。在政府融资支持下,英国的私人资金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融资来源,使银行贷款和私人基金成为英国创意产业融资的主渠道。

目前,英国已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的国家,形成了以伦敦和曼彻斯特为基地的欧洲两大创意中心,打造出伦敦电影节、伦敦时装周和伦敦设计节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活动,英国的音乐产品占全球音乐产品的比例达到15%,它的保留节目资源量仅次于美国。英国视频游戏销售额达全球的16%。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借助英国的专业设计建立了国际品牌。数字化和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民间力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真正的践行者、受益者和积极推动力量。推动民间各部门的深入参与,调动市民的积极性,民间力量也是英国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表现在其城市社会运动,参与文化产业政策规划的决策过程和公司合作的执行机制上,以及在地方文化产业决策过程中扮演的发起者的角色。

将文化园区建设成为展演场地、生产基地、公民与产业的互动媒介、教育和培训基地。在文化园区开发政策上,英国政府多选择没落的旧市区,将文化园区开发与城市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借助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和公私合作开发的方式,成功推动了兼顾商业与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园区建设。虽然传统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在发展逻辑上存在差异,前者重视社会意义、小规模生产与文化差异,后者则重视商业方式、产业化与创新。但通过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民间与政府都在努力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公平和公民参与,两者的调和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石。

注重品牌效应和产权意识

英国政府致力于帮助文化创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推动文化产品出口,成立了创意产业输出顾问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并就促进创意产品出口、打造英国文化产业品牌等提供政策意见。

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伦敦以电影节、时装节、设计节、游戏节为基础,发展艺术、演艺、电影、时装、设计、数字传媒、音乐等产业,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的典型;利物浦利用披头士摇滚乐队故乡的定位,积极发展音乐、艺术、博物馆等产业,现已成为英格兰文化名城,也被誉为“创新之城”;位于苏格兰高地北部大峡谷的尼斯湖,利用水怪神话深度开发文化产业而闻名遐迩。

英国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运营,并注重产权保护,是世界主要图书版权输出国,也是最早开展图书版权贸易的国家。国际版权贸易包括作品翻译权、平装书重印权、改编权、电子出版权等。《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版权转让堪称英国近年来版权贸易最为成功的案例。

英国政府中的文化委员会每年出资上百万英镑推广英国图书,鼓励与资助出版公司在海外举办和参加各种书展;海外贸易局每年也向一些出版公司提供几十万英镑的图书出口补贴等。直接出口图书与销售版权以赢取更多利润成为英国出版业的显著特点。英国政府还将“数字英国”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数字出版法律体系,对准入机制、出版内容、版权保护、行业规范与自律、政府监管等进行规范,更加强化技术保护措施,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在强化版权人权利保护的同时,合理兼顾公众利益,注重公众权利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说是鼓励创新、保护创造力的社会基础。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翘楚,与其拥有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密切相关。新经济的创意产权较为复杂,牵涉的要素与传统经济存在较大差异,创意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没什么产权保障,因而对智能财产权的法律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财政金融支持给力

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英语世界的文化中心,这样的地位使伦敦创意产业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获得来自全球的、覆盖各种风险偏好的庞大融资支持网络。伦敦政府一方面协同金融界和民间投资者推动成立众多资金资助项目对创意产业予以直接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鼓励私人资本包括海外资本投资英国的创意产业。政府、银行、行业基金、创意产业间系统的融资体系,为伦敦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保障。

英国政府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第一,2014年3月发布《英国创意产业投资机会》,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信息和帮助。第二,英国政府和伦敦政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三,政府还通过专业化的公共机构,给予创意企业在投资风险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创意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文化创意企业节约成本,增加资金可获得性。


亚洲金融观察

英国金融支持文化创意经验可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2-04

□亚金协产业金融合作委员会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帮助英国实现了由以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工厂”向以文化产业为主的“世界创意中心”的成功转型。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王梓/制图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优势多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历了殖民帝国的瓦解和制造业竞争力的日益下降,政治经济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力依然保持强势。在英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中,文化是其在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争夺话语权、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失去殖民帝国之后依然跻身于世界大国俱乐部的重要筹码。

利用英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帝国时代留下的无形资产、完备的管理体制,积极推动文化外交,塑造英国形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确保英国始终保持世界文化强国地位,这是英国的重要国家战略。

伦敦在英国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治经济地位严重下降,加上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伦敦的经济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巨大挑战。20世纪70年代,伦敦敏锐地抓住全球产业升级的时代机遇,一方面率先进行金融创新,清除金融全球化障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包括咨询、广告、设计、教育、科技研发等专业服务业。20世纪80年代,伦敦成功实现了后工业化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服务成为伦敦的经济支柱。20世纪90年代,伦敦构建起目前国际上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此后,金融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伦敦的两大核心竞争力。

政策扶持在促进伦敦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份纲领性文件:2004年4月伦敦政府(时任市长为肯·列文斯通)公布的《伦敦文化之都:实现世界级城市的潜力》、2008年3月伦敦发展署发布的《伦敦文化审计》、2010年11月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公布的《市长文化战略》以及2014年3月公布的《2014文化都市——伦敦市长文化战略》。

这些政府报告的基本思路一以贯之,都将保持伦敦“世界文化之都”的地位视为重中之重,允诺对文化创意事业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投资。伦敦议会和伦敦政府——无论是工党执政还是保守党执政——对于文化创意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拥有清晰而坚定的共识,这虽然使伦敦市政府在过去10年经历了政党轮替,但其文化政策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和稳定。伦敦政府很好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在宏观上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引导和加强对文化重要性的倡导,协调各类部门和机构,为文化发展提供硬件保障和完善的法治环境。

伦敦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伦敦的创意产业总值约占英国创意产业总产出的1/4,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英国每年电影投资的85%集中在伦敦,全国2/3的电影制作专职岗位、73%的电影后期制作业务设在伦敦;全国约1100个电视制作公司中的700个总部设在伦敦;全国音乐产业产值的一半由伦敦贡献;全国1/3的表演艺术公司位于伦敦;全国广告业从业人员75%在伦敦工作;全国85%以上的时尚设计师、1/3以上的设计机构以伦敦为基地;全国40%以上的出版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伦敦,伦敦出版业产值占到全国的36%。

英国政府注重调动企业对文化性投资的积极性,引入商业机制发掘更多的文化产值。出版《直击银行》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英国政府还推动成立了众多基金,建立政府、银行和行业基金及创意产业之间紧密联系的融资网络,帮助创意产业解决最初的融资困难。在政府融资支持下,英国的私人资金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融资来源,使银行贷款和私人基金成为英国创意产业融资的主渠道。

目前,英国已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的国家,形成了以伦敦和曼彻斯特为基地的欧洲两大创意中心,打造出伦敦电影节、伦敦时装周和伦敦设计节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活动,英国的音乐产品占全球音乐产品的比例达到15%,它的保留节目资源量仅次于美国。英国视频游戏销售额达全球的16%。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借助英国的专业设计建立了国际品牌。数字化和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民间力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真正的践行者、受益者和积极推动力量。推动民间各部门的深入参与,调动市民的积极性,民间力量也是英国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表现在其城市社会运动,参与文化产业政策规划的决策过程和公司合作的执行机制上,以及在地方文化产业决策过程中扮演的发起者的角色。

将文化园区建设成为展演场地、生产基地、公民与产业的互动媒介、教育和培训基地。在文化园区开发政策上,英国政府多选择没落的旧市区,将文化园区开发与城市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借助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和公私合作开发的方式,成功推动了兼顾商业与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园区建设。虽然传统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在发展逻辑上存在差异,前者重视社会意义、小规模生产与文化差异,后者则重视商业方式、产业化与创新。但通过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民间与政府都在努力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公平和公民参与,两者的调和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石。

注重品牌效应和产权意识

英国政府致力于帮助文化创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推动文化产品出口,成立了创意产业输出顾问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并就促进创意产品出口、打造英国文化产业品牌等提供政策意见。

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伦敦以电影节、时装节、设计节、游戏节为基础,发展艺术、演艺、电影、时装、设计、数字传媒、音乐等产业,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的典型;利物浦利用披头士摇滚乐队故乡的定位,积极发展音乐、艺术、博物馆等产业,现已成为英格兰文化名城,也被誉为“创新之城”;位于苏格兰高地北部大峡谷的尼斯湖,利用水怪神话深度开发文化产业而闻名遐迩。

英国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运营,并注重产权保护,是世界主要图书版权输出国,也是最早开展图书版权贸易的国家。国际版权贸易包括作品翻译权、平装书重印权、改编权、电子出版权等。《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版权转让堪称英国近年来版权贸易最为成功的案例。

英国政府中的文化委员会每年出资上百万英镑推广英国图书,鼓励与资助出版公司在海外举办和参加各种书展;海外贸易局每年也向一些出版公司提供几十万英镑的图书出口补贴等。直接出口图书与销售版权以赢取更多利润成为英国出版业的显著特点。英国政府还将“数字英国”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数字出版法律体系,对准入机制、出版内容、版权保护、行业规范与自律、政府监管等进行规范,更加强化技术保护措施,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在强化版权人权利保护的同时,合理兼顾公众利益,注重公众权利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说是鼓励创新、保护创造力的社会基础。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翘楚,与其拥有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密切相关。新经济的创意产权较为复杂,牵涉的要素与传统经济存在较大差异,创意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没什么产权保障,因而对智能财产权的法律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财政金融支持给力

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英语世界的文化中心,这样的地位使伦敦创意产业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获得来自全球的、覆盖各种风险偏好的庞大融资支持网络。伦敦政府一方面协同金融界和民间投资者推动成立众多资金资助项目对创意产业予以直接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鼓励私人资本包括海外资本投资英国的创意产业。政府、银行、行业基金、创意产业间系统的融资体系,为伦敦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保障。

英国政府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第一,2014年3月发布《英国创意产业投资机会》,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信息和帮助。第二,英国政府和伦敦政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三,政府还通过专业化的公共机构,给予创意企业在投资风险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创意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文化创意企业节约成本,增加资金可获得性。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