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开启辽宁经济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3-19 07:24:5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振兴发展。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3月16日至17日赴辽宁调研。调研期间,刘鹤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大力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辽宁经济振兴。银行业保险业如何在监管引领下助力辽宁实现振兴发展?围绕这个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展开了多方采访。

□记者 李林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东北振兴,提出“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也对东北振兴进行了谋划,这令外界对于东北未来发展产生新的预期。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3月16日至17日赴辽宁调研。调研期间,刘鹤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大力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辽宁经济振兴。

辽宁作为我国工业大省、农业基地,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实现经济振兴发展?调研期间,刘鹤对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最新要求,为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十四五”发展开篇作序。

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多重有利条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振兴发展,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推动辽宁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东北地区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在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纲要》还提到了辽宁——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部门积极行动,为东北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东北振兴时表示,近年来东北振兴“1+N+X”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东北振兴取得了新进展。为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振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建立了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下一步要发挥该机制作用,加快研究制定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中心,自然更受国家重视,也获得了多项政策支持。”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如中央明确提出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实现振兴发展的政策环境优越。

刘鹤亦指出,辽宁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潜力较大,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拥有深厚的重工业发展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也具有相当规模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还具备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地理优势,这些都为辽宁实现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郭凯告诉记者。娄飞鹏分析道,辽宁工业实力较强,造船、机床、石油化工、冶金等实力较强或者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体系尤其是港口发达,这些是实现振兴的基础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辽宁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设施,另一个是营商环境。正如刘鹤所说,辽宁的基础设施潜力较大,想要把潜力转化为显现的外在特点,需要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而将这些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有了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优势,再加上政策的加持,辽宁是具有再次振兴腾飞的基础的。”何海峰说。

对于此次调研,多家辽宁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振兴的高度重视,也突显了辽宁率先打好经济翻身仗对东北振兴的重要意义。

以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关键问题

辽宁振兴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是,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工业发展基础雄厚。在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郭丽娟看来,这是优势,但也是劣势,是辽宁转型路上“卡脖子”的问题。

郭丽娟认为,辽宁的制约之处体现在,辽宁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娄飞鹏也表示,就目前看,辽宁在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卡脖子”问题。

郭凯告诉记者,除了工业转型升级难外,辽宁“卡脖子”问题还有人才流失严重;政府的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效率还较低;当地政府、企业均需要提升信用水平。

调研期间,刘鹤提出,要瞄准“卡脖子”问题,认真研究最佳解决路径,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先易后难,积小胜为大胜。

解决辽宁“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显然,科技创新是一把开启辽宁振兴的“金钥匙”。

围绕这个关键,娄飞鹏建议,应充分考虑省内有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及产业工人的优势,加快推进产学研联盟,进行科研攻关,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郭丽娟认为,在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辽宁应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契机,分享数字经济红利,用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赋能,尤其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重塑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针对人才流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则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护产权,维护信用,扎实办事,引导预期向积极方向转变;要完善激励机制,留住和用好人才,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这些也是实现以科技创新驱动辽宁发展的必要条件。

金融助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翻身仗

金融,正是辽宁产业数字化升级、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激发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的背后推手之一。

国开行辽宁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分行发挥开发性综合金融服务优势,重点支持辽宁“两新一重”、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合作以及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等领域。尤其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方面重点发力,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充分结合辽宁实际用好总行专项政策。

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则在今年初就迅速启动对公旺季营销活动,这是为支持年初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而实施的专项行动。该分行坚持一手抓大项目一手抓小企业,截至2月末,公司贷款已累计投放215亿元,普惠贷款累计投放15亿元,两项贷款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今年,该分行还将聚焦科创企业和绿色金融,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结合辽宁“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实际,中国人寿辽宁省分公司正积极为省内发展提供保险资金支持。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时期,要推进与辽宁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险资入辽”,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战略支持,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计划承办全省12个市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12个大病保险项目基础上,将继续突出三大板块业务领域优势,在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健康养老业务合作等领域加强合作。

为振兴辽宁的农业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行辽宁省分行积极对接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持续推进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互促互进、深度融合。其中,信贷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净增县域各项贷款84.4亿元,增幅达58%;县域法人贷款增量70亿元,增速16.1%,高于全行9.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投放连续监管达标。依托线上作业,净增“惠农e贷”17.8亿元,实现了农户贷款全流程线上化作业。与辽宁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不断深入,联合创新研发“速捷宝”“创业宝”产品,合理设置风险分担比例,着力降低担保资费,农担增信模式农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1.9亿元。

与此同时,农行辽宁省分行“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持续丰富和升级惠农通服务点金融功能及服务,建成惠农通“1515”示范点近2000个;积极助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不断加强县域互联网场景项目建设与应用,县域支付结算、电商金融业务实现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红利持续深入县域农村。

值得注意的是,防风险是金融行业的永恒主题。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风险防控也要强抓不放。郭凯提醒辽宁地区的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化解历史包袱、降低银行不良率。另一方面,政府和当地企业要加强信用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在前期的坏账处理后,还要保证后续投资不出现更多坏账。

事实上,对于防风险,各家金融机构已有部署。国开行辽宁省分行表示,将坚决服从区域金融安全大局,加快推进自身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同时,在培育辽宁信用环境、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方面切实发挥引领作用。

此外,郭凯建议,金融服务亦需要创新。他认为,可以借助大商所来发展现货市场,在农产品保障中可以加强“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加大对辽宁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持,可以借助辽宁自贸片区建设和RCEP建设大力发展东北亚自贸区金融与跨境电商金融。

(梁爽,记者冯娜娜、谭乐之、胡杨对本文亦有贡献)


开启辽宁经济振兴新篇章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19

编者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振兴发展。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3月16日至17日赴辽宁调研。调研期间,刘鹤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大力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辽宁经济振兴。银行业保险业如何在监管引领下助力辽宁实现振兴发展?围绕这个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展开了多方采访。

□记者 李林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东北振兴,提出“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也对东北振兴进行了谋划,这令外界对于东北未来发展产生新的预期。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3月16日至17日赴辽宁调研。调研期间,刘鹤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大力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辽宁经济振兴。

辽宁作为我国工业大省、农业基地,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实现经济振兴发展?调研期间,刘鹤对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最新要求,为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十四五”发展开篇作序。

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多重有利条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振兴发展,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推动辽宁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东北地区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在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纲要》还提到了辽宁——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部门积极行动,为东北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东北振兴时表示,近年来东北振兴“1+N+X”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东北振兴取得了新进展。为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振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建立了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下一步要发挥该机制作用,加快研究制定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中心,自然更受国家重视,也获得了多项政策支持。”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如中央明确提出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实现振兴发展的政策环境优越。

刘鹤亦指出,辽宁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潜力较大,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拥有深厚的重工业发展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也具有相当规模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还具备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地理优势,这些都为辽宁实现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郭凯告诉记者。娄飞鹏分析道,辽宁工业实力较强,造船、机床、石油化工、冶金等实力较强或者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体系尤其是港口发达,这些是实现振兴的基础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辽宁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设施,另一个是营商环境。正如刘鹤所说,辽宁的基础设施潜力较大,想要把潜力转化为显现的外在特点,需要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而将这些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有了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优势,再加上政策的加持,辽宁是具有再次振兴腾飞的基础的。”何海峰说。

对于此次调研,多家辽宁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振兴的高度重视,也突显了辽宁率先打好经济翻身仗对东北振兴的重要意义。

以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关键问题

辽宁振兴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是,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工业发展基础雄厚。在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郭丽娟看来,这是优势,但也是劣势,是辽宁转型路上“卡脖子”的问题。

郭丽娟认为,辽宁的制约之处体现在,辽宁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娄飞鹏也表示,就目前看,辽宁在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卡脖子”问题。

郭凯告诉记者,除了工业转型升级难外,辽宁“卡脖子”问题还有人才流失严重;政府的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效率还较低;当地政府、企业均需要提升信用水平。

调研期间,刘鹤提出,要瞄准“卡脖子”问题,认真研究最佳解决路径,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先易后难,积小胜为大胜。

解决辽宁“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显然,科技创新是一把开启辽宁振兴的“金钥匙”。

围绕这个关键,娄飞鹏建议,应充分考虑省内有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及产业工人的优势,加快推进产学研联盟,进行科研攻关,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郭丽娟认为,在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辽宁应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契机,分享数字经济红利,用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赋能,尤其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重塑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针对人才流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则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护产权,维护信用,扎实办事,引导预期向积极方向转变;要完善激励机制,留住和用好人才,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这些也是实现以科技创新驱动辽宁发展的必要条件。

金融助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翻身仗

金融,正是辽宁产业数字化升级、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激发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的背后推手之一。

国开行辽宁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分行发挥开发性综合金融服务优势,重点支持辽宁“两新一重”、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合作以及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等领域。尤其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方面重点发力,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充分结合辽宁实际用好总行专项政策。

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则在今年初就迅速启动对公旺季营销活动,这是为支持年初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而实施的专项行动。该分行坚持一手抓大项目一手抓小企业,截至2月末,公司贷款已累计投放215亿元,普惠贷款累计投放15亿元,两项贷款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今年,该分行还将聚焦科创企业和绿色金融,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结合辽宁“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实际,中国人寿辽宁省分公司正积极为省内发展提供保险资金支持。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时期,要推进与辽宁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险资入辽”,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战略支持,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计划承办全省12个市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12个大病保险项目基础上,将继续突出三大板块业务领域优势,在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健康养老业务合作等领域加强合作。

为振兴辽宁的农业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行辽宁省分行积极对接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持续推进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互促互进、深度融合。其中,信贷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净增县域各项贷款84.4亿元,增幅达58%;县域法人贷款增量70亿元,增速16.1%,高于全行9.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投放连续监管达标。依托线上作业,净增“惠农e贷”17.8亿元,实现了农户贷款全流程线上化作业。与辽宁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不断深入,联合创新研发“速捷宝”“创业宝”产品,合理设置风险分担比例,着力降低担保资费,农担增信模式农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1.9亿元。

与此同时,农行辽宁省分行“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持续丰富和升级惠农通服务点金融功能及服务,建成惠农通“1515”示范点近2000个;积极助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不断加强县域互联网场景项目建设与应用,县域支付结算、电商金融业务实现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红利持续深入县域农村。

值得注意的是,防风险是金融行业的永恒主题。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风险防控也要强抓不放。郭凯提醒辽宁地区的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化解历史包袱、降低银行不良率。另一方面,政府和当地企业要加强信用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在前期的坏账处理后,还要保证后续投资不出现更多坏账。

事实上,对于防风险,各家金融机构已有部署。国开行辽宁省分行表示,将坚决服从区域金融安全大局,加快推进自身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同时,在培育辽宁信用环境、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方面切实发挥引领作用。

此外,郭凯建议,金融服务亦需要创新。他认为,可以借助大商所来发展现货市场,在农产品保障中可以加强“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加大对辽宁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持,可以借助辽宁自贸片区建设和RCEP建设大力发展东北亚自贸区金融与跨境电商金融。

(梁爽,记者冯娜娜、谭乐之、胡杨对本文亦有贡献)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