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

发布时间:2021-03-23 08:21:5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林鸾

“韧性,是一个金融体系对危机、困难、挑战的适应能力,以及它能快速摆脱逆境的恢复能力。这样一种能力根植于它背后的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祁祥在谈及金融体系韧性时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如何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为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筑牢金融安全底板建言献策。

风险来自三大方面

韧性,是因为有压力的存在。

在中国银行行长(候任)刘金看来,当前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压力、风险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比较强,经济可能长期陷入低增长的发展迷雾。短期来看,当前新冠肺炎的疫苗资源不均匀,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还面临很多困难,由于疫情不确定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还会艰难而曲折;从长周期视角看,考虑到经济全球化遭遇的抵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大规模颠覆式创新还没有形成,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仍然难以摆脱低增长的发展困境。

二是超宽松货币带来高债务的困扰。刘金认为,这是全球所有经济体都面临的问题。疫情之下,各国都出台了超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少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这些扩张性的政策对疫情冲击起到缓解作用,但也造成很多国家债务快速攀升,透支了国家未来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加大了长期脆弱性。

道富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韩利诺也表示,由于疫情和低利率,导致主权债和企业债都达到新高。在未来几个月中,决策者需要知道如何管控这种刺激措施,要避免过度的通胀和过高的债务。

三是金融和实体经济背离。当前主要国家的股市已经回到历史最高位,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经历去年大幅度波动以后,再度大幅上扬,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的背后是金融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刘金表示,这既不可持续,也加大了未来金融市场调整的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韧性足够

“中国金融体系的韧性能够抵御并且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在刘金看来,这样的底气来自中国信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去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84%,无论与自身比还是与全球相比,都处在较低水平。中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是184.5%,而欧洲银行大多不足70%。

“有很多投资者和市场主体在关注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大家都担心我们的不良贷款是不是不太透明,背后隐藏的风险是不是还有很多。我可以很负责跟大家讲,我们对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是心中有数的,所有的不良贷款都经过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我们自己每个季度也都在进行重检,我们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刘金说。

这样的底气来自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西方国家政府债务在用途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及中国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各地方的政府债务水平。刘金表示,中国政府的债务资金更多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养老等福利性支出,很难产生未来的收入。去年年底,中国的地方政府整体负债率只有45.8%,显著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中国是高储蓄率的国家,外债水平也比较高,这一债务结构决定了中国政府有更大的政策空间。

这样的底气也来自于中国的债券市场还正在经历着“成长中的烦恼”。刘金介绍,去年中国的违约债券大概有1600多亿元,相比上一年增加了将近200亿元,违约率2.15%,和2019年基本持平。而相比全球,这一违约率处于较低水平。

这样的底气还来自于中国的金融体系风险趋于收敛。“中国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政策改革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比如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加强P2P平台的监管等,这使得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已经趋于收敛。”刘金说。

而寿险也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加稳定,企业、政府和保单持有人之间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一致。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总裁李源祥介绍,尤其是在目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寿险公司可以利用其专业能力,更好地分析资本市场走势,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回报,避免人们去过度承担风险。

李源祥介绍,寿险公司有一半的资产配置在政府债券中,占债券购买总量的约45%。通过忽略短期的波动,寿险行业能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加稳定。另外,寿险的很多资金也可以投到长久期的项目中,例如投向控制气候变化领域来帮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筑牢金融安全底板

多位与会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稳健性也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要特别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

对于如何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筑牢金融安全的底板,刘金建议,首先要强化国际金融政策的协调,共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韩利诺也认为,应对全球所面临的金融危机和风险,全球的合作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政策制定者要倡导全球的规则以及标准方面的协调一体化,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同时,刘金提出要提高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匹配度,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职责,这对提高中国金融体系以及中国经济整体的韧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标普全球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彼得森建议,应推出长期的金融工具,不仅有益于养老金融,对于基础架构也会有很好的助益。他相信,中国政府将会建立更具创新、更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来助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提升,以及投资的多样化。


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23

□记者 李林鸾

“韧性,是一个金融体系对危机、困难、挑战的适应能力,以及它能快速摆脱逆境的恢复能力。这样一种能力根植于它背后的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祁祥在谈及金融体系韧性时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如何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为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筑牢金融安全底板建言献策。

风险来自三大方面

韧性,是因为有压力的存在。

在中国银行行长(候任)刘金看来,当前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压力、风险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比较强,经济可能长期陷入低增长的发展迷雾。短期来看,当前新冠肺炎的疫苗资源不均匀,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还面临很多困难,由于疫情不确定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还会艰难而曲折;从长周期视角看,考虑到经济全球化遭遇的抵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大规模颠覆式创新还没有形成,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仍然难以摆脱低增长的发展困境。

二是超宽松货币带来高债务的困扰。刘金认为,这是全球所有经济体都面临的问题。疫情之下,各国都出台了超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少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这些扩张性的政策对疫情冲击起到缓解作用,但也造成很多国家债务快速攀升,透支了国家未来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加大了长期脆弱性。

道富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韩利诺也表示,由于疫情和低利率,导致主权债和企业债都达到新高。在未来几个月中,决策者需要知道如何管控这种刺激措施,要避免过度的通胀和过高的债务。

三是金融和实体经济背离。当前主要国家的股市已经回到历史最高位,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经历去年大幅度波动以后,再度大幅上扬,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的背后是金融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刘金表示,这既不可持续,也加大了未来金融市场调整的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韧性足够

“中国金融体系的韧性能够抵御并且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在刘金看来,这样的底气来自中国信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去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84%,无论与自身比还是与全球相比,都处在较低水平。中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是184.5%,而欧洲银行大多不足70%。

“有很多投资者和市场主体在关注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大家都担心我们的不良贷款是不是不太透明,背后隐藏的风险是不是还有很多。我可以很负责跟大家讲,我们对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是心中有数的,所有的不良贷款都经过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我们自己每个季度也都在进行重检,我们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刘金说。

这样的底气来自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西方国家政府债务在用途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及中国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各地方的政府债务水平。刘金表示,中国政府的债务资金更多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养老等福利性支出,很难产生未来的收入。去年年底,中国的地方政府整体负债率只有45.8%,显著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中国是高储蓄率的国家,外债水平也比较高,这一债务结构决定了中国政府有更大的政策空间。

这样的底气也来自于中国的债券市场还正在经历着“成长中的烦恼”。刘金介绍,去年中国的违约债券大概有1600多亿元,相比上一年增加了将近200亿元,违约率2.15%,和2019年基本持平。而相比全球,这一违约率处于较低水平。

这样的底气还来自于中国的金融体系风险趋于收敛。“中国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政策改革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比如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加强P2P平台的监管等,这使得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已经趋于收敛。”刘金说。

而寿险也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加稳定,企业、政府和保单持有人之间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一致。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总裁李源祥介绍,尤其是在目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寿险公司可以利用其专业能力,更好地分析资本市场走势,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回报,避免人们去过度承担风险。

李源祥介绍,寿险公司有一半的资产配置在政府债券中,占债券购买总量的约45%。通过忽略短期的波动,寿险行业能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加稳定。另外,寿险的很多资金也可以投到长久期的项目中,例如投向控制气候变化领域来帮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筑牢金融安全底板

多位与会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稳健性也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要特别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

对于如何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筑牢金融安全的底板,刘金建议,首先要强化国际金融政策的协调,共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韩利诺也认为,应对全球所面临的金融危机和风险,全球的合作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政策制定者要倡导全球的规则以及标准方面的协调一体化,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同时,刘金提出要提高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匹配度,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职责,这对提高中国金融体系以及中国经济整体的韧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标普全球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彼得森建议,应推出长期的金融工具,不仅有益于养老金融,对于基础架构也会有很好的助益。他相信,中国政府将会建立更具创新、更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来助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提升,以及投资的多样化。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