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波士顿咨询、平安银行发布白皮书

开放银行触达长尾客户

发布时间:2021-04-23 09:26:0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近日,波士顿咨询携手平安银行联合发布《中国开放银行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报告”),旨在探讨在“银行即服务”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开放银行如何助力商业银行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报告认为,开放银行具有规模化商业价值及普惠化社会价值。在此模式下,银行与商业、政务、金融科技等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可以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等业务功能,实现收入提升与成本降低,并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有效触达长尾客户(指用户数量庞大但个体资金量小、可产生巨大价值的客户),从而润泽民生、深化普惠。

全球:“重落地”“搭平台”“强科技”

报告中所定义的“开放银行”,指在监管范畴内,商业银行以“连接”与“融合”为手段,基于标准化API(应用程序接口)、SDK(软件开发工具包)、H5、小程序等连接方式,通过引入或输出第三方产品、服务、数据和技术,从而实现更广、更深、更精准客户触达的业态形式。

自2010年英国率先提出“开放银行”的正式概念以来,这一新兴业务模式迅速风靡全球。报告认为,2004年至2013年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萌芽期”,美国支付平台PayPal推出PayPal API,拉开了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序幕。2013年至2016年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兴起期”,英国和欧盟率先探索开放银行发展模式。2016年至今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扩展期”,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中国等国家纷纷布局,积极加入发展开放银行阵列。

从驱动开放银行发展的技术因素上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引进外部技术”模式,即通过外部技术引入,提升银行在获客、风控、运营、贷后、客服等方面的能力,实现降本增效。例如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投资金融科技公司,获得技术增益。

二是“打造产品集市”模式,即整合第三方服务商的优质产品,打造开放产品集市,丰富客户选择。例如德国金融科技企业Raisin整合欧洲各家银行储蓄产品,为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利率产品。

三是“嵌入外部场景”模式,即将自有产品和服务嵌入第三方生态场景,提升银行获客或收取数据输出的服务费收入。例如花旗银行打造底层模块化API集市,灵活拼装满足场景需求。

四是“聚合API”模式,即发挥技术优势,打造API聚合平台,连接上游场景方和下游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例如美国金融科技公司Plaid构建连接银行和金融科技APP的API聚合器,高度重视数据安全。

纵观全球各个市场和玩家的成功经验,报告认为,“重落地”“搭平台”和“强科技”是关键。具体而言,监管部门通过专门成立监管实体,推动开放银行的落地;躬身入局,搭建开放的API平台,撮合金融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在促进创新的同时,解决中小银行自建开放银行平台系统面临的技术能力不足的难题。而领先开放银行玩家对信息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更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中国:“高性能”“泛生态”“超货架”

从零到有,中国开放银行也经历了迭代。报告指出,随着需求端、供给端、监管端的三轮驱动,目前,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正走向“星辰大海(SEA)”,呈现“高性能(System)”“泛生态(Ecosystem)”“超货架(API)”的发展趋势。

从最理想的角度看,在新阶段,一方面,伴随客户金融交易和非金融行为数据的不断沉淀,开放银行平台货架不再仅限于提供标准银行产品,而是演化成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货架”,出现行业定制、场景定制、客户定制等。另一方面,伴随场景拓宽、产品丰富、API解耦,将进一步提升获客收入,降低对接成本,实现业务规模化。

但现实中,目前商业银行开展开放银行业务还存在一些局限,包括各家银行仍处于开放银行模式探索初期,尚未形成成熟、成功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应对新型欺诈风险、安全风险的经验和能力仍然不足,普遍缺乏打造场景定制化风控模型的能力;缺失规范标准,尤其体现在数据开放共享边界和API设计规范两方面。

此外,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在核心理念上仍存在冲突:商业银行往往更看重风险和合规,互联网企业往往更看重客户体验和业务增长,这种差异性可能对两者间的合作形成掣肘。

展望未来,报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努力方向:

在战略定位上,将开放银行放在全行战略的高度上,给予充分重视。

在文化氛围上,营造开放共创的创新氛围,建立对于生态合作伙伴的利他心态。

在盈利模式上,短期内,针对银行将自有金融产品输出至场景方的开放银行业态,将获客成本从每位用户固定获客支出,转变为每位用户生命周期的创收分成,引导生态伙伴方共同经营客户。中长期来看,针对银行输出数据的开放银行业态,打造与数据接收方分成的盈利模式。

在组织保障上,总行层面应设置专职开放银行业务团队,着重行业深入研究和客户旅程优化;分行层面应设置专职开放银行业务团队,作为战略落地、生态拓展的强力抓手。此外,确保信息技术人员投入,促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

在风控合规上,商业银行需要建立针对不同场景和生态伙伴的定制化风控模型能力,有效利用生态场景伙伴提供的客户非金融行为数据。此外,银行业务部门、战略部门、合规部门应紧密合作,确保业务合规开展。

最后,在技术支撑上,打造强大的业务中台,满足生态合作伙伴对于开放银行系统高并发、高可用的需求;建设API监控治理平台,打造API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波士顿咨询、平安银行发布白皮书

开放银行触达长尾客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23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近日,波士顿咨询携手平安银行联合发布《中国开放银行白皮书2021》(以下简称“报告”),旨在探讨在“银行即服务”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开放银行如何助力商业银行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报告认为,开放银行具有规模化商业价值及普惠化社会价值。在此模式下,银行与商业、政务、金融科技等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可以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等业务功能,实现收入提升与成本降低,并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有效触达长尾客户(指用户数量庞大但个体资金量小、可产生巨大价值的客户),从而润泽民生、深化普惠。

全球:“重落地”“搭平台”“强科技”

报告中所定义的“开放银行”,指在监管范畴内,商业银行以“连接”与“融合”为手段,基于标准化API(应用程序接口)、SDK(软件开发工具包)、H5、小程序等连接方式,通过引入或输出第三方产品、服务、数据和技术,从而实现更广、更深、更精准客户触达的业态形式。

自2010年英国率先提出“开放银行”的正式概念以来,这一新兴业务模式迅速风靡全球。报告认为,2004年至2013年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萌芽期”,美国支付平台PayPal推出PayPal API,拉开了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序幕。2013年至2016年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兴起期”,英国和欧盟率先探索开放银行发展模式。2016年至今是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的“扩展期”,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中国等国家纷纷布局,积极加入发展开放银行阵列。

从驱动开放银行发展的技术因素上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引进外部技术”模式,即通过外部技术引入,提升银行在获客、风控、运营、贷后、客服等方面的能力,实现降本增效。例如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投资金融科技公司,获得技术增益。

二是“打造产品集市”模式,即整合第三方服务商的优质产品,打造开放产品集市,丰富客户选择。例如德国金融科技企业Raisin整合欧洲各家银行储蓄产品,为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利率产品。

三是“嵌入外部场景”模式,即将自有产品和服务嵌入第三方生态场景,提升银行获客或收取数据输出的服务费收入。例如花旗银行打造底层模块化API集市,灵活拼装满足场景需求。

四是“聚合API”模式,即发挥技术优势,打造API聚合平台,连接上游场景方和下游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例如美国金融科技公司Plaid构建连接银行和金融科技APP的API聚合器,高度重视数据安全。

纵观全球各个市场和玩家的成功经验,报告认为,“重落地”“搭平台”和“强科技”是关键。具体而言,监管部门通过专门成立监管实体,推动开放银行的落地;躬身入局,搭建开放的API平台,撮合金融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在促进创新的同时,解决中小银行自建开放银行平台系统面临的技术能力不足的难题。而领先开放银行玩家对信息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更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中国:“高性能”“泛生态”“超货架”

从零到有,中国开放银行也经历了迭代。报告指出,随着需求端、供给端、监管端的三轮驱动,目前,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正走向“星辰大海(SEA)”,呈现“高性能(System)”“泛生态(Ecosystem)”“超货架(API)”的发展趋势。

从最理想的角度看,在新阶段,一方面,伴随客户金融交易和非金融行为数据的不断沉淀,开放银行平台货架不再仅限于提供标准银行产品,而是演化成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货架”,出现行业定制、场景定制、客户定制等。另一方面,伴随场景拓宽、产品丰富、API解耦,将进一步提升获客收入,降低对接成本,实现业务规模化。

但现实中,目前商业银行开展开放银行业务还存在一些局限,包括各家银行仍处于开放银行模式探索初期,尚未形成成熟、成功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应对新型欺诈风险、安全风险的经验和能力仍然不足,普遍缺乏打造场景定制化风控模型的能力;缺失规范标准,尤其体现在数据开放共享边界和API设计规范两方面。

此外,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在核心理念上仍存在冲突:商业银行往往更看重风险和合规,互联网企业往往更看重客户体验和业务增长,这种差异性可能对两者间的合作形成掣肘。

展望未来,报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努力方向:

在战略定位上,将开放银行放在全行战略的高度上,给予充分重视。

在文化氛围上,营造开放共创的创新氛围,建立对于生态合作伙伴的利他心态。

在盈利模式上,短期内,针对银行将自有金融产品输出至场景方的开放银行业态,将获客成本从每位用户固定获客支出,转变为每位用户生命周期的创收分成,引导生态伙伴方共同经营客户。中长期来看,针对银行输出数据的开放银行业态,打造与数据接收方分成的盈利模式。

在组织保障上,总行层面应设置专职开放银行业务团队,着重行业深入研究和客户旅程优化;分行层面应设置专职开放银行业务团队,作为战略落地、生态拓展的强力抓手。此外,确保信息技术人员投入,促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

在风控合规上,商业银行需要建立针对不同场景和生态伙伴的定制化风控模型能力,有效利用生态场景伙伴提供的客户非金融行为数据。此外,银行业务部门、战略部门、合规部门应紧密合作,确保业务合规开展。

最后,在技术支撑上,打造强大的业务中台,满足生态合作伙伴对于开放银行系统高并发、高可用的需求;建设API监控治理平台,打造API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