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当好月老,更要当好月嫂

大连农商行扶持樱桃特色种植夯实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21-05-18 09:27:5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敬伟

在当下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在金融监管和银行信贷的撮合下,有的农民凭借手中掌握的农业特色种植一技之长,一边依靠农业信贷政策发展种植产业,一边将其独有的特色农业种植技术通过技术输出+跟踪服务的商业模式,帮助缺乏技术的农民走上高效特色种植产业且一同富裕起来,这是《中国银行保险报》近日在大连农村看到的场景。


特色樱桃栽植技术输出专业户于辉升(左)正在于仁达(右)的美国红樱桃棚里,向于仁达传授樱桃关键生长期的管护技术。 李敬伟/摄

擅长技术输出的于辉升

于辉升是辽宁省瓦房店是复州城镇八里庄村地道的农民,用他自己的话准确定义,是帮助别人做樱桃树技术管理的“打工仔”。

近几年,在当地政府和金融监管机关指导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扶持下,当地一些农民越来越看好产值高、见效快的樱桃种植产业,于辉升不甘心打工仔的身份,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此前从事樱桃栽培技术管理的专长让于辉升一下子就显出了优势,他不是简单地从众和“跟风”,而是要在樱桃特色种植技术领域进行一场创新。经过试验、失败,再试验,于辉升终于试验成功了樱桃密植种植技术。这种密植技术最大优势一是果树得到进一步矮化,便于管理和采摘;二是产量高,原先运用传统方法栽植一棵樱桃树占据的耕地面积,现在可以种植10棵樱桃树,由于通风和采光(光合)条件得到改善,樱桃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于辉升在银行贷了30万元,加上自有资金,他在自己的耕地里先后搭建了4个大棚,栽植了4000棵密植型“美国红”和“俄8号”樱桃树,其中两个大棚已经进入成果期。 “按现在两个大棚樱桃的长势和买家报出的购买价,扣除种植成本,今年收成有望接近30万元。”于辉升说。 于辉升经营意识很强,他在樱桃密植技术试验成功后,马上通过樱桃种植朋友圈将这一信息传播出去,进而进行技术输出。

2021年元旦到现在,于辉升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新疆、黑龙江、丹东和大连本地一些棚栽樱桃种植基地,进行技术传导和服务。

这块技术输出给于辉升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根据樱桃栽植技术输出和服务协议,俺给各地种植户每个樱桃大棚提供3年技术服务,每个樱桃棚首年技术服务费5000元,第二、三年各1万元。今年有20个这样的大棚,这块收入有10万元。”于辉升毫无保留地道出自己的“商业秘密”。

屡败屡试的于仁达

于仁达是辽宁省瓦房店市九龙街道袁沟村一个蔬菜种植户,从2019年开始,成为一个樱桃种植户。

与许多种植农民不一样,于仁达有近乎“传奇”的种植经历。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两座大棚,原先可是经历了一番折腾。”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于仁达曾经在这两个温室大棚里种过西红柿、西瓜、香瓜、苦瓜,有收入但效益平平,而最让于仁达有些不堪回首的是栽种柠檬的经历。

于仁达当年从四川安岳引进柠檬种植,由于瓦房店地区昼夜温差大,加上于仁达的精心打理,原产地最大单体柠檬重量可达0.3公斤,而经于仁达培植的最大单体柠檬重量可达1.2公斤,但由于本地市场对柠檬消化能力不强,于仁达辛苦栽种了4年柠檬,竟然倒赔了30多万元。

2019年,大连农商行九龙支行行长应多和该行客户经理们想帮助于仁达从不断失败的转型中走出来,就把于仁达的蔬菜“种植传奇”告诉了于辉升,请他跟农商行一起拉于仁达一把。

于辉升跟随应多和客户经理来到了于仁达的大棚,几番沟通,看到这个跟自己一样勤劳的兄弟“坎坷”创业经历,决意要跟农商行一起帮助于仁达走出转型的“误区”。于辉升把樱桃产业从密植种植技术到全产业链的管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于仁达,用于仁达的话说,“看到农商行介绍的这个农民专家的诚挚尤其是地道的种植技术,我这次是铁心了——再来一次‘转型’”。

“好在农商行利用‘整村授信’的‘循环贷’,给我提供了15万元的授信(额度),及时补上俺改栽樱桃树的资金缺口。”2019年春天,于仁达在于辉升的指导下,改栽密植型“美国红”樱桃树1200棵,目前已经全部挂果。

4月29日,《中国银行保险报》一行来到于仁达的樱桃棚里,大家不禁眼前一亮,被当地果农称为“一根棍”的密植型“美国红”已经硕果累累。

于仁达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最近有批发商到果园来预购樱桃,保守价可望达到160元/公斤,他这1200棵樱桃树收入可达20多万元,一年就能还上“循环贷”。

看到于仁达满脸的高兴劲儿,《中国银行保险报》一行故意问其这次转型是否再改了?于仁达说:“除非品种被淘汰了,但俺也不怕,有农商行撑腰,俺就让品种不断跟着消费者的口味儿走。”

为可持续发展未雨绸缪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2021年4月20日,大连银保监局下发通知,要求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从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九个方面加大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力度。按照上述“意见”和“通知”要求,大连农商行在让农民“两权”资产由“沉睡资本”向“流动资本”转变,进而为更多有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项目的农民加快融入乡村振兴的步伐上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大连农商行新增“两权循环贷款”户582户,累计发放“两权循环贷款”4.6亿元,有力促进大连农村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大连农商行瓦房店支行行长金质年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按照大连银保监局通知要求,下一步,瓦房店支行不仅要在扶持现有樱桃种植户规模上发力,还要从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金质年举例道:“多年前,大连的苹果产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特色上,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随着全国苹果种植区域、种植面积的南移和迅猛增加,一些地区的苹果新品种更新速度大有超越苹果‘中国原产地’的趋势,造成大连产苹果竞争力有所下降。为了避免大连大樱桃产业重蹈苹果发展的覆辙,在总行统筹下,瓦房店支行已经从提高大连樱桃特色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上进行信贷倾斜,比如去年尤其是今年新增的‘两权循环贷’,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扶持樱桃种植大户淘汰老品种、更换新品种的。”

金质年表示,在农民间技术输出与技术输入不断碰撞的“火花”中,农商行不仅要当好“月老”,更要当好日后的“月嫂”,农商行有意针对于辉升和于仁达这些新品种樱桃种植技术输出输入型种植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大连樱桃特色产业要想成为支撑大连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必须让樱桃种植走出一条新品种推出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要让大连地区樱桃特色产业始终居于领跑者地位,创新农业信贷模式,丰富信贷产品,延伸信贷服务触角,是一道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深究下去的金融课题。”


当好月老,更要当好月嫂

大连农商行扶持樱桃特色种植夯实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5-18

□李敬伟

在当下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在金融监管和银行信贷的撮合下,有的农民凭借手中掌握的农业特色种植一技之长,一边依靠农业信贷政策发展种植产业,一边将其独有的特色农业种植技术通过技术输出+跟踪服务的商业模式,帮助缺乏技术的农民走上高效特色种植产业且一同富裕起来,这是《中国银行保险报》近日在大连农村看到的场景。


特色樱桃栽植技术输出专业户于辉升(左)正在于仁达(右)的美国红樱桃棚里,向于仁达传授樱桃关键生长期的管护技术。 李敬伟/摄

擅长技术输出的于辉升

于辉升是辽宁省瓦房店是复州城镇八里庄村地道的农民,用他自己的话准确定义,是帮助别人做樱桃树技术管理的“打工仔”。

近几年,在当地政府和金融监管机关指导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扶持下,当地一些农民越来越看好产值高、见效快的樱桃种植产业,于辉升不甘心打工仔的身份,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此前从事樱桃栽培技术管理的专长让于辉升一下子就显出了优势,他不是简单地从众和“跟风”,而是要在樱桃特色种植技术领域进行一场创新。经过试验、失败,再试验,于辉升终于试验成功了樱桃密植种植技术。这种密植技术最大优势一是果树得到进一步矮化,便于管理和采摘;二是产量高,原先运用传统方法栽植一棵樱桃树占据的耕地面积,现在可以种植10棵樱桃树,由于通风和采光(光合)条件得到改善,樱桃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于辉升在银行贷了30万元,加上自有资金,他在自己的耕地里先后搭建了4个大棚,栽植了4000棵密植型“美国红”和“俄8号”樱桃树,其中两个大棚已经进入成果期。 “按现在两个大棚樱桃的长势和买家报出的购买价,扣除种植成本,今年收成有望接近30万元。”于辉升说。 于辉升经营意识很强,他在樱桃密植技术试验成功后,马上通过樱桃种植朋友圈将这一信息传播出去,进而进行技术输出。

2021年元旦到现在,于辉升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新疆、黑龙江、丹东和大连本地一些棚栽樱桃种植基地,进行技术传导和服务。

这块技术输出给于辉升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根据樱桃栽植技术输出和服务协议,俺给各地种植户每个樱桃大棚提供3年技术服务,每个樱桃棚首年技术服务费5000元,第二、三年各1万元。今年有20个这样的大棚,这块收入有10万元。”于辉升毫无保留地道出自己的“商业秘密”。

屡败屡试的于仁达

于仁达是辽宁省瓦房店市九龙街道袁沟村一个蔬菜种植户,从2019年开始,成为一个樱桃种植户。

与许多种植农民不一样,于仁达有近乎“传奇”的种植经历。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两座大棚,原先可是经历了一番折腾。”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于仁达曾经在这两个温室大棚里种过西红柿、西瓜、香瓜、苦瓜,有收入但效益平平,而最让于仁达有些不堪回首的是栽种柠檬的经历。

于仁达当年从四川安岳引进柠檬种植,由于瓦房店地区昼夜温差大,加上于仁达的精心打理,原产地最大单体柠檬重量可达0.3公斤,而经于仁达培植的最大单体柠檬重量可达1.2公斤,但由于本地市场对柠檬消化能力不强,于仁达辛苦栽种了4年柠檬,竟然倒赔了30多万元。

2019年,大连农商行九龙支行行长应多和该行客户经理们想帮助于仁达从不断失败的转型中走出来,就把于仁达的蔬菜“种植传奇”告诉了于辉升,请他跟农商行一起拉于仁达一把。

于辉升跟随应多和客户经理来到了于仁达的大棚,几番沟通,看到这个跟自己一样勤劳的兄弟“坎坷”创业经历,决意要跟农商行一起帮助于仁达走出转型的“误区”。于辉升把樱桃产业从密植种植技术到全产业链的管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于仁达,用于仁达的话说,“看到农商行介绍的这个农民专家的诚挚尤其是地道的种植技术,我这次是铁心了——再来一次‘转型’”。

“好在农商行利用‘整村授信’的‘循环贷’,给我提供了15万元的授信(额度),及时补上俺改栽樱桃树的资金缺口。”2019年春天,于仁达在于辉升的指导下,改栽密植型“美国红”樱桃树1200棵,目前已经全部挂果。

4月29日,《中国银行保险报》一行来到于仁达的樱桃棚里,大家不禁眼前一亮,被当地果农称为“一根棍”的密植型“美国红”已经硕果累累。

于仁达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最近有批发商到果园来预购樱桃,保守价可望达到160元/公斤,他这1200棵樱桃树收入可达20多万元,一年就能还上“循环贷”。

看到于仁达满脸的高兴劲儿,《中国银行保险报》一行故意问其这次转型是否再改了?于仁达说:“除非品种被淘汰了,但俺也不怕,有农商行撑腰,俺就让品种不断跟着消费者的口味儿走。”

为可持续发展未雨绸缪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2021年4月20日,大连银保监局下发通知,要求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从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九个方面加大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力度。按照上述“意见”和“通知”要求,大连农商行在让农民“两权”资产由“沉睡资本”向“流动资本”转变,进而为更多有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项目的农民加快融入乡村振兴的步伐上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大连农商行新增“两权循环贷款”户582户,累计发放“两权循环贷款”4.6亿元,有力促进大连农村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大连农商行瓦房店支行行长金质年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按照大连银保监局通知要求,下一步,瓦房店支行不仅要在扶持现有樱桃种植户规模上发力,还要从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金质年举例道:“多年前,大连的苹果产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特色上,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随着全国苹果种植区域、种植面积的南移和迅猛增加,一些地区的苹果新品种更新速度大有超越苹果‘中国原产地’的趋势,造成大连产苹果竞争力有所下降。为了避免大连大樱桃产业重蹈苹果发展的覆辙,在总行统筹下,瓦房店支行已经从提高大连樱桃特色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上进行信贷倾斜,比如去年尤其是今年新增的‘两权循环贷’,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扶持樱桃种植大户淘汰老品种、更换新品种的。”

金质年表示,在农民间技术输出与技术输入不断碰撞的“火花”中,农商行不仅要当好“月老”,更要当好日后的“月嫂”,农商行有意针对于辉升和于仁达这些新品种樱桃种植技术输出输入型种植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大连樱桃特色产业要想成为支撑大连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必须让樱桃种植走出一条新品种推出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要让大连地区樱桃特色产业始终居于领跑者地位,创新农业信贷模式,丰富信贷产品,延伸信贷服务触角,是一道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深究下去的金融课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