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哈萨克斯坦金融业与中企经贸多维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31 09:22:3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郑豪 施越

中亚地区接邻我国西部边陲,对于我国的经济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各国在中亚的战略博弈,必然对中资企业在此处的投资和经营产生影响,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企业进入和经营中亚、面临多维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已是必然。而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重要经济地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与发展也格外被世界经济领域关注。

李月敏/制图

阿尔金银行

阿尔金银行前身为1998年汇丰银行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的分支机构,2014年由当地大商业银行哈萨克人民银行(JSC “Halyk Bank”)全资收购。2018年4月24日,中国的大型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完成对阿尔金银行多数股权的收购工作,成为首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购银行股权的中资银行。交易完成后,中信银行联合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双维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该银行50%以上的股份。收购时阿尔金银行的惠誉评级为BBB-,为哈萨克斯坦商业银行中的最高评级。阿尔金银行目前在哈银行中排名中游,拥有6家营业网点及1个私人银行中心,资产达79.28亿。本次收购总价值约为5亿人民币,收购内容包括部分楼宇资产、全部牌照及客户关系。交割后,阿尔金银行未改名,只是将标志换成了中信银行标志。阿尔金银行组织架构较为完善,目前仍有20%员工为其汇丰银行时期的员工。

在中信银行控股后的一年里,阿尔金银行净利润约为2亿人民币,远远超过了原定3年不亏本的预期。2019年前三季度盈利更是超过了去年全年。阿尔金银行对公业务资产端业务主要以投资贷款、国债(利息7%)以及央行存款为主。2018年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占比7:3,计划2019年后达到6:4,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占比达到5:5。受哈国监管体系的要求,阿尔金银行对公业务中单一客户授信比例不超过25%(即3000万美元)。零售业务资产端包括房贷、网银消费贷、信用卡,分别占比约25%、60%和10%以上。阿尔金银行的零售业务还包括:推出人像打分系统并成为哈国第一家开发手机银行的银行、建立信用评分卡制度并实行客户的差异化管理、推出网银消费贷并将年龄下限设置为27岁。零售业务年化利率约为15%。由于母公司中信银行严格的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的公司治理体制和成熟的管理团队等多方面原因,整体而言,阿尔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54%,在全哈商业银行中位列倒数第三。

中信银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在哈拥有多年经营历史,业务范围涵盖石油、能源、工程承包等,其在我国是横跨多个领域全金融牌照的综合性央企。中信银行收购阿尔金银行也是中信集团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具体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践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哈方“光明之路计划”;二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比较稳定,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币值也相对稳定;三是中信集团在哈业务范围涵盖石油、沥青生产、公路建设、农业等方面,其金融板块可配合集团“走出去”总体战略。

G银行

G银行哈萨克斯坦分行系于为响应国家政策而成立。目前除在阿拉木图设点以外,还设置了亚联分行和阿克纠宾分行等三家网点机构。成立以来,G银行哈萨克斯坦分行从服务中国个体工商户及中资企业扩大至服务当地龙头企业。目前全分行145名全体职工中,除了12名中方员工以外,均为当地员工,其中90%为女性。阿尔金银行在哈目前经营的业务包括存款、贷款、汇款业务、跟单业务,是哈萨克斯坦强制存款保障系统成员银行。

G银行在哈业务首先包括向自然人提供坚戈、人民币、美元存款服务。利率水平取决于存款金额和期限,在存款期末计算利息。银行规定存款到期后自动转存,储户无需提交新的申请。存款展期的期限和条件与原合同相同,但利率除外。在此情况下,存款利率由银行按展期日存款种类的现行利率水平确定。公司存款方面,G银行哈萨克斯坦分行按规定利率吸收坚戈、美元和人民币存款。银行对存款的期限和利率水平逐笔进行审议。

其次是贷款业务。G在哈业务分为自然人贷款和企业贷款。公司贷款分为两类:贷款和授信额度。前者系指银行一次性向借款人发放一定期限的资金。后者系银行向借款人提供在规定期限和规定限额内取得资金的权利。贷款的用途主要包括补充流动资金、开立信用证或保函及贸易融资。贷款利率主要根据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历史、贷款期限、担保情况逐笔个案确定。

再次,G银行在哈也提供境内坚戈转账汇款、人民币国际转账汇款和现金汇款等业务。汇出汇款和接收汇款需提供身份证明文件(针对哈居民自然人)或护照、签证、移民卡、居住地登记(针对外国公民)。

Z保险

Z保险公司是2000年之后成立的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之一,负责向中企提供出口和涉外投资的保险产品。在WTO框架下,出口信用保险是唯一通行的“补贴手段”,故我国成立该公司以支持外贸。Z保险为对接需求在国内不同省份设置有分支机构;其国外分支机构包括于伦敦设立的代表处,以及于俄罗斯、迪拜、南非、印尼等地区设立的覆盖全球的6个工作组。虽具有政策性保险公司的属性,Z公司也具备完善的“董监高”内部治理架构,同时在人事、业务和行业上分别接受中央、财政部和银保监会的领导与监管。

Z保险保障范围主要为法律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政治风险和信用风险。2010年起,Z保险在各国官方出口机构中排名第一,且其保额逐步增加。Z保险提供的产品呈现多样化,整体上可以分为贸易险和项目险,根据时间期限亦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中长期保险。其中短期险主要服务于一般贸易,中期和中长期保险主要服务于成套设备、工程承包和船舶等项目。

具体到哈萨克斯坦业务,Z保险在哈不设固定办事处,其业务由俄罗斯工作组覆盖。Z保险在哈实现了全险种覆盖,但是整体体量不大。业务内容主要为项目险并涉及采掘业,亦包括部分通信设备行业相关项目。Z保险在哈最大项目为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系其单体投资额最高的投资保险项目。

高科技制造企业——W公司

W公司系全球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涉及通信技术研发、通信基站设备、手机、电脑、服务器、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哈萨克斯坦是W公司最早“走出去”的地区。W公司在哈代表处设有17个实体部门,涵盖售前、售后、平台、企业BG(Business Group),总员工数量为250人。其中,自有员工150人,其中30人由国内派出,当地外包100人。W公司分别于努尔苏丹市和阿拉木图市设有两个办公室,工作重心在阿拉木图。W公司在哈业务具体分为企业业务、运营商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个部分。企业业务采用“3+1”模式,即“能源、交通、政府+销售”。消费者业务主要是终端业务,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等。W公司在哈业务营收为每年2亿美金,相较W公司整体而言占比很小。W公司在哈业务定位为:“无需做大、只需生存,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共同向前”。

大国多元平衡原则下的经济合作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后奉行开放、多元平衡的对外政策,既希望能够在能源、交通等领域得到更多支持,也希望摆脱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各种外部力量也积极参与这一过程,而较早开始与该地区合作的是美国和欧盟国家。哈萨克斯坦内陆国的天然劣势拉高了国际贸易成本,由于历史形成的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又不得不依赖于自然资源输出和农产品出口,其工业制成品的自给率低下。甚至在自然资源密集行业里,其出口加工占比也较低。哈萨克斯坦国家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的能源和矿产价格,坚戈汇率亦受制于能源和矿产价格,后者的波动又影响着国内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由此看到了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因此,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是很好的机遇。

在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合作

俄罗斯从21世纪初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与中亚的外交和经贸合作。在一体化方面,从关税同盟到欧亚经济联盟的各类机制促进了关税和交通方面的互利,并让俄罗斯介入中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关系专家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机制和效果进行了许多研究,例如,维诺库罗夫(E. Винокуров)总结其初步成果,将欧亚经济联盟视作后苏联空间的新常态。他指出,目前主要法律文件、制度和机构以及共同劳动力市场已开始运行,技术法规方面也有一定的进步。欧亚经济联盟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和其他区域一体化机制相比尚在正常范围内。此外,尽管中俄已宣布将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但实际对接进程相对缓慢。与此相对,中哈之间则依托“光明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发展经济关系,项目进展良好。泰别库勒(А. Тайбекулы)认为由于哈萨克斯坦的区委竞争优势低于俄白两国,这种区域内的相对劣势使其在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此外,由于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内部仍然存在非关税贸易壁垒,哈萨克斯坦仍然面临运输成本高昂的问题。在能源和基建方面,中亚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通过俄罗斯管道运往国际市场。虽然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介入了里海能源开发和外运管道建设,但俄罗斯凭借地缘优势仍据主导。总体上,现阶段欧亚经济联盟尚未给哈萨克斯坦带来预期成效。

随着欧盟开展与这一地区的合作,俄罗斯加强了对中亚向欧洲转移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控制,同时开始巩固与中亚这些国家的关系。21世纪初,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一方面是针对和打击俄罗斯;另一方面则希望减少自身对中东能源的依赖,而中亚成为备选地。随着俄罗斯国力进一步恢复、美俄矛盾升级,俄罗斯方面倾向于将美国的战略意图归结为控制里海能源、从南北两侧分别牵制俄罗斯和伊朗并通过中亚战略把北约的东扩与美国的中东战略联系在一起。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并不十分热衷于吸引任何其他大国在俄或中亚大规模投资。目前,大多数双边贸易联系仍然受到如贸易壁垒和进口限制等阻碍。

美国主导的合作

美国是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资金和技术援助来源国。在哈萨克斯坦看来,美国能够帮助哈国获得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的援助,并平衡俄罗斯对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哈美关系在2011年哈萨克斯坦完成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后进一步提升,两国在阿富汗问题和禁毒问题等议题上也有密切配合。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结束前提出由中亚经阿富汗与南亚建立经济联系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意在开发阿富汗的过境潜力并促进中亚与南亚贸易联系,具体包括公路、铁路、管道以及电力传输等项目,包括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TAPI”)和中亚-南亚输电项目(CASA-1000),同时为中亚国家提供用于海关检查的设备。此外,跨里海的互联互通也是美国支持的重点之一。美国试图吸引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里海沿岸国家共同打造经由里海和高加索通向欧洲的运输走廊,已经完成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BTC)是美国的一个抓手。

美国在中亚交通等领域的经济政策中更多凸显了地缘政治考虑,与此同时,俄美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博弈使中亚地区国家间出现更多竞争,哈萨克斯坦方面已经意识到在推动跨境交通项目上需谨慎应对。

欧盟和其他国家参与的合作

在1999年哈萨克斯坦与欧盟签署了合作伙伴协定后,双边经贸关系高速发展。哈萨克斯坦是除欧佩克组织国家之外仅次于俄罗斯和挪威的对欧能源一大供应国。

欧盟与伊朗在投资中亚交通方面表现积极。对欧盟而言,这一方面可以加强其过境运输能力、消除过境障碍;另一方面也意图降低中亚地区对俄罗斯的依赖、增强自己的地缘政治安全。欧洲希望建设新的管道以进口中亚油气资源,纳布科(NABUCCO)项目就为其中一例。欧盟自1993年投资的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项目(TPACECA)吸引了包括哈国在内的13个国家参与,项目的意图是减少中亚新独立国家在过境运输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2010年由于伊朗受到制裁,欧盟停止了该项目对伊朗的技术和财政支持)。截至目前,TPACECA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现已落实64个项目。此外,由欧盟出资支持的“双西公路”全长8445公里,其中2787公里途经哈萨克斯坦领土。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完成,但在建设俄罗斯段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碍。

哈萨克斯坦有意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为此开展了许多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和战略,以重新成为中欧间的贸易桥梁、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根据哈《2020年前交通发展纲要》,哈国拟投入50亿坚戈用于公路和铁路建设。该纲要提出,哈国须努力加入国际交通运输体系,争取使其过境货运量翻一番。为此哈国须对本国公路和铁路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还筹备建设至土库曼斯坦边境的铁路,希望通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铁路项目连通阿巴斯港,最终借此成为东亚—中亚—西亚陆路贸易的枢纽。

伊朗1995年即与土库曼斯坦实现铁路贯通,中亚国家的货物可通过铁路运抵波斯湾港口。伊朗与中亚开展交通合作有两方面考虑:就经贸关系而言,从波斯湾出海是中亚最便捷的出海路线;就地缘政治而言,连通中亚国家可助波斯湾与印度洋港口形成竞争。

中国在中亚地区机遇挑战并存

哈萨克斯坦将进一步突显其作为陆上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的海上进出口通道面临压力,部分贸易将转移至东北、西北与西南边境口岸,例如,2018年3月美国发起对华贸易展后,中国西北边境的贸易进口额出现了急剧增长。在此前的2016 年,“双西公路”即“欧洲西部—中国西部”高速公路哈萨克斯坦境内 2800多公里已全部竣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项目则使哈国得到了连接亚太地区的出海口,霍尔果斯口岸进口贸易的进一步繁荣也有赖于此。处于“双西公路”上的霍尔果斯口岸依托发达的公路交通运输网,联通了贯通中亚乃至中欧的快速公路干线,极大有利于减少成本、缩短时间。

自201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增速明显放缓以来,许多建筑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而中哈合作提供了大量机遇,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通过结合融资服务等方式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可以说,地缘政治条件变化已经能够时不时地给中国企业带来机会。

进入中亚国家的中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与欧亚经济联盟相关机制产生互动。回顾历史,欧亚经济联盟对在哈本地化经营的中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首先,欧亚经济联盟内的统一市场大约是哈国内部市场规模的10倍;其次,哈萨克斯坦制定了较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吸引外来投资,例如,与俄罗斯相较而言,哈国的利润所得税少4%,增值税少6%,社会税减少13%。因此,哈国企业或中企在哈本地化经营所得产品完全可以同时利用低税率和大市场的优势,在哈国本地生产、再销往欧亚经济联盟内其他国家。笔者2019年参与的调研所涉及的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便充分利用了这样的比较优势,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在哈组装和销售,并计划在未来开拓俄罗斯和中亚其他国家市场。在欧亚经济联盟统一市场的条件下,油气加工、金属加工等行业能够帮助哈国改善其在欧亚经济联盟内贸易的劣势地位。此外,庞大的市场容量使相关项目更具可行性和生存能力,进而提高中资的投资回报率。从2015开始的中哈产能合作便清晰地体现了这一思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是中哈合作的阿特劳沥青厂。该项目使哈萨克斯坦沥青近90%需要进口的局面得以扭转,目前产量可满足哈国全国公路建设(包括“双西公路”、阿特劳—阿克套、 阿斯塔纳—巴甫洛达尔和奇姆肯特—克孜勒奥尔达等分段国家级公路)的需要,并且已开始向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出口。

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出口存在着以下机遇和挑战。

首先,对于哈国市场而言,中国和俄白两国的商品具有一定互补性,许多行业的中国产品难以由俄白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产品代替,尤其是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领域(如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等)。其次,哈萨克斯坦市场对外开放水平较高。欧亚经济联盟对区域外国家设置的关税壁垒排他性较弱,且随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哈国对外关税大幅降低。再次,欧亚经济联盟内各利益集团的博弈致使非关税壁垒普遍抬头,进而削弱了贸易创造及转移效应。然而,长期来看,欧亚经济联盟在疫情之后会继续逐步降低内部非关税壁垒、统一内部市场、规范进口产品清关监督,与此同时俄哈两国实施“进口替代”政策,中国产品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所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哈萨克斯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哈萨克斯坦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讨论始于2014年。海外公众关于“一带一路”的舆论对于政治决策形成的作用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在外国公众舆论对“一带一路”暂时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专家群体的意见尤为重要。哈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与中国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者的观点。

哈萨克斯坦的一些重要研究机构例如首任总统基金会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IMEP)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战略研究所(KISI),均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但总体而言,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智库和研究中心仍是少数,例如,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中国研究中心和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研究院大学中国和中亚研究中心(CCASC)均开设于2017年。

2013年以来,哈国各界对中国的看法较为多元。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政府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相关支持,中国可以利用潜在的后发者优势,而中亚国家则可以效仿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借助中国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是这种过程不会随着中国投资增加而自然发生,它的前提是中亚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中并改善软硬件基础设施。

中资企业需抓住机遇 平衡发展

总体来看,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中企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经营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例如,2017年后哈萨克斯坦宪法改革和总统权力顺利交接后,可以认为,地区局势总体稳定,政权风险较小,此外,该地区国家间关系和中亚安全形势总体可控,尽管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均有公民参加了中东的极端组织,且存在组织成员回流的可能,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等因素也将对哈国边防形成较大压力。

不过,哈萨克斯坦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哈萨克斯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也参与欧亚一体化进程的各类机制,同时也支持美国发起的C5+1(美国和中亚五国)机制,并与欧洲国家密切合作。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传统影响力使其对于“一带一路”的成功实施显得不可或缺。因此,笔者认为,中资企业不妨也采取平衡发展策略:集中精力稳定在东向的北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经营的同时,着力深化与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关系,进而抓住机遇、拓宽沿线国家市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哈萨克斯坦金融业与中企经贸多维视角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5-31

□郑豪 施越

中亚地区接邻我国西部边陲,对于我国的经济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各国在中亚的战略博弈,必然对中资企业在此处的投资和经营产生影响,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企业进入和经营中亚、面临多维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已是必然。而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重要经济地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与发展也格外被世界经济领域关注。

李月敏/制图

阿尔金银行

阿尔金银行前身为1998年汇丰银行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的分支机构,2014年由当地大商业银行哈萨克人民银行(JSC “Halyk Bank”)全资收购。2018年4月24日,中国的大型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完成对阿尔金银行多数股权的收购工作,成为首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购银行股权的中资银行。交易完成后,中信银行联合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双维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该银行50%以上的股份。收购时阿尔金银行的惠誉评级为BBB-,为哈萨克斯坦商业银行中的最高评级。阿尔金银行目前在哈银行中排名中游,拥有6家营业网点及1个私人银行中心,资产达79.28亿。本次收购总价值约为5亿人民币,收购内容包括部分楼宇资产、全部牌照及客户关系。交割后,阿尔金银行未改名,只是将标志换成了中信银行标志。阿尔金银行组织架构较为完善,目前仍有20%员工为其汇丰银行时期的员工。

在中信银行控股后的一年里,阿尔金银行净利润约为2亿人民币,远远超过了原定3年不亏本的预期。2019年前三季度盈利更是超过了去年全年。阿尔金银行对公业务资产端业务主要以投资贷款、国债(利息7%)以及央行存款为主。2018年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占比7:3,计划2019年后达到6:4,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占比达到5:5。受哈国监管体系的要求,阿尔金银行对公业务中单一客户授信比例不超过25%(即3000万美元)。零售业务资产端包括房贷、网银消费贷、信用卡,分别占比约25%、60%和10%以上。阿尔金银行的零售业务还包括:推出人像打分系统并成为哈国第一家开发手机银行的银行、建立信用评分卡制度并实行客户的差异化管理、推出网银消费贷并将年龄下限设置为27岁。零售业务年化利率约为15%。由于母公司中信银行严格的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的公司治理体制和成熟的管理团队等多方面原因,整体而言,阿尔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54%,在全哈商业银行中位列倒数第三。

中信银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在哈拥有多年经营历史,业务范围涵盖石油、能源、工程承包等,其在我国是横跨多个领域全金融牌照的综合性央企。中信银行收购阿尔金银行也是中信集团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具体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践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哈方“光明之路计划”;二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比较稳定,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币值也相对稳定;三是中信集团在哈业务范围涵盖石油、沥青生产、公路建设、农业等方面,其金融板块可配合集团“走出去”总体战略。

G银行

G银行哈萨克斯坦分行系于为响应国家政策而成立。目前除在阿拉木图设点以外,还设置了亚联分行和阿克纠宾分行等三家网点机构。成立以来,G银行哈萨克斯坦分行从服务中国个体工商户及中资企业扩大至服务当地龙头企业。目前全分行145名全体职工中,除了12名中方员工以外,均为当地员工,其中90%为女性。阿尔金银行在哈目前经营的业务包括存款、贷款、汇款业务、跟单业务,是哈萨克斯坦强制存款保障系统成员银行。

G银行在哈业务首先包括向自然人提供坚戈、人民币、美元存款服务。利率水平取决于存款金额和期限,在存款期末计算利息。银行规定存款到期后自动转存,储户无需提交新的申请。存款展期的期限和条件与原合同相同,但利率除外。在此情况下,存款利率由银行按展期日存款种类的现行利率水平确定。公司存款方面,G银行哈萨克斯坦分行按规定利率吸收坚戈、美元和人民币存款。银行对存款的期限和利率水平逐笔进行审议。

其次是贷款业务。G在哈业务分为自然人贷款和企业贷款。公司贷款分为两类:贷款和授信额度。前者系指银行一次性向借款人发放一定期限的资金。后者系银行向借款人提供在规定期限和规定限额内取得资金的权利。贷款的用途主要包括补充流动资金、开立信用证或保函及贸易融资。贷款利率主要根据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历史、贷款期限、担保情况逐笔个案确定。

再次,G银行在哈也提供境内坚戈转账汇款、人民币国际转账汇款和现金汇款等业务。汇出汇款和接收汇款需提供身份证明文件(针对哈居民自然人)或护照、签证、移民卡、居住地登记(针对外国公民)。

Z保险

Z保险公司是2000年之后成立的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之一,负责向中企提供出口和涉外投资的保险产品。在WTO框架下,出口信用保险是唯一通行的“补贴手段”,故我国成立该公司以支持外贸。Z保险为对接需求在国内不同省份设置有分支机构;其国外分支机构包括于伦敦设立的代表处,以及于俄罗斯、迪拜、南非、印尼等地区设立的覆盖全球的6个工作组。虽具有政策性保险公司的属性,Z公司也具备完善的“董监高”内部治理架构,同时在人事、业务和行业上分别接受中央、财政部和银保监会的领导与监管。

Z保险保障范围主要为法律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政治风险和信用风险。2010年起,Z保险在各国官方出口机构中排名第一,且其保额逐步增加。Z保险提供的产品呈现多样化,整体上可以分为贸易险和项目险,根据时间期限亦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中长期保险。其中短期险主要服务于一般贸易,中期和中长期保险主要服务于成套设备、工程承包和船舶等项目。

具体到哈萨克斯坦业务,Z保险在哈不设固定办事处,其业务由俄罗斯工作组覆盖。Z保险在哈实现了全险种覆盖,但是整体体量不大。业务内容主要为项目险并涉及采掘业,亦包括部分通信设备行业相关项目。Z保险在哈最大项目为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系其单体投资额最高的投资保险项目。

高科技制造企业——W公司

W公司系全球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涉及通信技术研发、通信基站设备、手机、电脑、服务器、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哈萨克斯坦是W公司最早“走出去”的地区。W公司在哈代表处设有17个实体部门,涵盖售前、售后、平台、企业BG(Business Group),总员工数量为250人。其中,自有员工150人,其中30人由国内派出,当地外包100人。W公司分别于努尔苏丹市和阿拉木图市设有两个办公室,工作重心在阿拉木图。W公司在哈业务具体分为企业业务、运营商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个部分。企业业务采用“3+1”模式,即“能源、交通、政府+销售”。消费者业务主要是终端业务,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等。W公司在哈业务营收为每年2亿美金,相较W公司整体而言占比很小。W公司在哈业务定位为:“无需做大、只需生存,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共同向前”。

大国多元平衡原则下的经济合作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后奉行开放、多元平衡的对外政策,既希望能够在能源、交通等领域得到更多支持,也希望摆脱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各种外部力量也积极参与这一过程,而较早开始与该地区合作的是美国和欧盟国家。哈萨克斯坦内陆国的天然劣势拉高了国际贸易成本,由于历史形成的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又不得不依赖于自然资源输出和农产品出口,其工业制成品的自给率低下。甚至在自然资源密集行业里,其出口加工占比也较低。哈萨克斯坦国家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的能源和矿产价格,坚戈汇率亦受制于能源和矿产价格,后者的波动又影响着国内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由此看到了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因此,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是很好的机遇。

在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合作

俄罗斯从21世纪初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与中亚的外交和经贸合作。在一体化方面,从关税同盟到欧亚经济联盟的各类机制促进了关税和交通方面的互利,并让俄罗斯介入中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关系专家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机制和效果进行了许多研究,例如,维诺库罗夫(E. Винокуров)总结其初步成果,将欧亚经济联盟视作后苏联空间的新常态。他指出,目前主要法律文件、制度和机构以及共同劳动力市场已开始运行,技术法规方面也有一定的进步。欧亚经济联盟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和其他区域一体化机制相比尚在正常范围内。此外,尽管中俄已宣布将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但实际对接进程相对缓慢。与此相对,中哈之间则依托“光明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发展经济关系,项目进展良好。泰别库勒(А. Тайбекулы)认为由于哈萨克斯坦的区委竞争优势低于俄白两国,这种区域内的相对劣势使其在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此外,由于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内部仍然存在非关税贸易壁垒,哈萨克斯坦仍然面临运输成本高昂的问题。在能源和基建方面,中亚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通过俄罗斯管道运往国际市场。虽然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介入了里海能源开发和外运管道建设,但俄罗斯凭借地缘优势仍据主导。总体上,现阶段欧亚经济联盟尚未给哈萨克斯坦带来预期成效。

随着欧盟开展与这一地区的合作,俄罗斯加强了对中亚向欧洲转移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控制,同时开始巩固与中亚这些国家的关系。21世纪初,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一方面是针对和打击俄罗斯;另一方面则希望减少自身对中东能源的依赖,而中亚成为备选地。随着俄罗斯国力进一步恢复、美俄矛盾升级,俄罗斯方面倾向于将美国的战略意图归结为控制里海能源、从南北两侧分别牵制俄罗斯和伊朗并通过中亚战略把北约的东扩与美国的中东战略联系在一起。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并不十分热衷于吸引任何其他大国在俄或中亚大规模投资。目前,大多数双边贸易联系仍然受到如贸易壁垒和进口限制等阻碍。

美国主导的合作

美国是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资金和技术援助来源国。在哈萨克斯坦看来,美国能够帮助哈国获得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的援助,并平衡俄罗斯对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哈美关系在2011年哈萨克斯坦完成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后进一步提升,两国在阿富汗问题和禁毒问题等议题上也有密切配合。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结束前提出由中亚经阿富汗与南亚建立经济联系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意在开发阿富汗的过境潜力并促进中亚与南亚贸易联系,具体包括公路、铁路、管道以及电力传输等项目,包括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TAPI”)和中亚-南亚输电项目(CASA-1000),同时为中亚国家提供用于海关检查的设备。此外,跨里海的互联互通也是美国支持的重点之一。美国试图吸引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里海沿岸国家共同打造经由里海和高加索通向欧洲的运输走廊,已经完成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BTC)是美国的一个抓手。

美国在中亚交通等领域的经济政策中更多凸显了地缘政治考虑,与此同时,俄美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博弈使中亚地区国家间出现更多竞争,哈萨克斯坦方面已经意识到在推动跨境交通项目上需谨慎应对。

欧盟和其他国家参与的合作

在1999年哈萨克斯坦与欧盟签署了合作伙伴协定后,双边经贸关系高速发展。哈萨克斯坦是除欧佩克组织国家之外仅次于俄罗斯和挪威的对欧能源一大供应国。

欧盟与伊朗在投资中亚交通方面表现积极。对欧盟而言,这一方面可以加强其过境运输能力、消除过境障碍;另一方面也意图降低中亚地区对俄罗斯的依赖、增强自己的地缘政治安全。欧洲希望建设新的管道以进口中亚油气资源,纳布科(NABUCCO)项目就为其中一例。欧盟自1993年投资的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项目(TPACECA)吸引了包括哈国在内的13个国家参与,项目的意图是减少中亚新独立国家在过境运输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2010年由于伊朗受到制裁,欧盟停止了该项目对伊朗的技术和财政支持)。截至目前,TPACECA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现已落实64个项目。此外,由欧盟出资支持的“双西公路”全长8445公里,其中2787公里途经哈萨克斯坦领土。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完成,但在建设俄罗斯段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碍。

哈萨克斯坦有意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为此开展了许多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和战略,以重新成为中欧间的贸易桥梁、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根据哈《2020年前交通发展纲要》,哈国拟投入50亿坚戈用于公路和铁路建设。该纲要提出,哈国须努力加入国际交通运输体系,争取使其过境货运量翻一番。为此哈国须对本国公路和铁路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还筹备建设至土库曼斯坦边境的铁路,希望通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铁路项目连通阿巴斯港,最终借此成为东亚—中亚—西亚陆路贸易的枢纽。

伊朗1995年即与土库曼斯坦实现铁路贯通,中亚国家的货物可通过铁路运抵波斯湾港口。伊朗与中亚开展交通合作有两方面考虑:就经贸关系而言,从波斯湾出海是中亚最便捷的出海路线;就地缘政治而言,连通中亚国家可助波斯湾与印度洋港口形成竞争。

中国在中亚地区机遇挑战并存

哈萨克斯坦将进一步突显其作为陆上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的海上进出口通道面临压力,部分贸易将转移至东北、西北与西南边境口岸,例如,2018年3月美国发起对华贸易展后,中国西北边境的贸易进口额出现了急剧增长。在此前的2016 年,“双西公路”即“欧洲西部—中国西部”高速公路哈萨克斯坦境内 2800多公里已全部竣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项目则使哈国得到了连接亚太地区的出海口,霍尔果斯口岸进口贸易的进一步繁荣也有赖于此。处于“双西公路”上的霍尔果斯口岸依托发达的公路交通运输网,联通了贯通中亚乃至中欧的快速公路干线,极大有利于减少成本、缩短时间。

自201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增速明显放缓以来,许多建筑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而中哈合作提供了大量机遇,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通过结合融资服务等方式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可以说,地缘政治条件变化已经能够时不时地给中国企业带来机会。

进入中亚国家的中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与欧亚经济联盟相关机制产生互动。回顾历史,欧亚经济联盟对在哈本地化经营的中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首先,欧亚经济联盟内的统一市场大约是哈国内部市场规模的10倍;其次,哈萨克斯坦制定了较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吸引外来投资,例如,与俄罗斯相较而言,哈国的利润所得税少4%,增值税少6%,社会税减少13%。因此,哈国企业或中企在哈本地化经营所得产品完全可以同时利用低税率和大市场的优势,在哈国本地生产、再销往欧亚经济联盟内其他国家。笔者2019年参与的调研所涉及的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便充分利用了这样的比较优势,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在哈组装和销售,并计划在未来开拓俄罗斯和中亚其他国家市场。在欧亚经济联盟统一市场的条件下,油气加工、金属加工等行业能够帮助哈国改善其在欧亚经济联盟内贸易的劣势地位。此外,庞大的市场容量使相关项目更具可行性和生存能力,进而提高中资的投资回报率。从2015开始的中哈产能合作便清晰地体现了这一思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是中哈合作的阿特劳沥青厂。该项目使哈萨克斯坦沥青近90%需要进口的局面得以扭转,目前产量可满足哈国全国公路建设(包括“双西公路”、阿特劳—阿克套、 阿斯塔纳—巴甫洛达尔和奇姆肯特—克孜勒奥尔达等分段国家级公路)的需要,并且已开始向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出口。

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出口存在着以下机遇和挑战。

首先,对于哈国市场而言,中国和俄白两国的商品具有一定互补性,许多行业的中国产品难以由俄白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产品代替,尤其是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领域(如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等)。其次,哈萨克斯坦市场对外开放水平较高。欧亚经济联盟对区域外国家设置的关税壁垒排他性较弱,且随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哈国对外关税大幅降低。再次,欧亚经济联盟内各利益集团的博弈致使非关税壁垒普遍抬头,进而削弱了贸易创造及转移效应。然而,长期来看,欧亚经济联盟在疫情之后会继续逐步降低内部非关税壁垒、统一内部市场、规范进口产品清关监督,与此同时俄哈两国实施“进口替代”政策,中国产品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所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哈萨克斯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哈萨克斯坦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讨论始于2014年。海外公众关于“一带一路”的舆论对于政治决策形成的作用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在外国公众舆论对“一带一路”暂时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专家群体的意见尤为重要。哈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与中国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者的观点。

哈萨克斯坦的一些重要研究机构例如首任总统基金会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IMEP)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战略研究所(KISI),均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但总体而言,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智库和研究中心仍是少数,例如,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中国研究中心和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研究院大学中国和中亚研究中心(CCASC)均开设于2017年。

2013年以来,哈国各界对中国的看法较为多元。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政府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相关支持,中国可以利用潜在的后发者优势,而中亚国家则可以效仿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借助中国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是这种过程不会随着中国投资增加而自然发生,它的前提是中亚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中并改善软硬件基础设施。

中资企业需抓住机遇 平衡发展

总体来看,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中企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经营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例如,2017年后哈萨克斯坦宪法改革和总统权力顺利交接后,可以认为,地区局势总体稳定,政权风险较小,此外,该地区国家间关系和中亚安全形势总体可控,尽管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均有公民参加了中东的极端组织,且存在组织成员回流的可能,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等因素也将对哈国边防形成较大压力。

不过,哈萨克斯坦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哈萨克斯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也参与欧亚一体化进程的各类机制,同时也支持美国发起的C5+1(美国和中亚五国)机制,并与欧洲国家密切合作。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传统影响力使其对于“一带一路”的成功实施显得不可或缺。因此,笔者认为,中资企业不妨也采取平衡发展策略:集中精力稳定在东向的北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经营的同时,着力深化与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关系,进而抓住机遇、拓宽沿线国家市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