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碳配额交易为何不活跃

发布时间:2021-08-12 09:42:5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林鸾

当下,全国碳市场交易已经开启。最新数据显示,8月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6万吨,收盘价54.90元/吨。业内人士表示,碳排放配额价格表现整体符合预期,但市场整体交投热度欠佳。根据以往碳试点经验来看,以履约为目的的集中交易造成市场流动性有限,难以形成稳定、清晰的价格信号。

如何更好地通过碳市场形成碳价格,最大化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提升市场交投热度?发展碳金融是其中重要一环。此前,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上就提出,发展碳交易市场,提高碳定价的有效性和市场流动性,稳妥开展碳金融产品交易。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只有多元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加入进来,碳市场才能更为活跃,碳定价才能更有效率。因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风险偏好、预期、信息来源不同,这样才能形成相对公允的价格,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

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市场来看,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碳市场在价格发现、引导预期、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将大打折扣。拿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来说,该市场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市场建立初期便发展出碳配额的期货、期权、掉期等多种金融工具,且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各类参与主体众多,极大提升了碳交易的活跃度。

随着碳交易的发展,碳排放权抵质押、碳汇保险等碳金融产品也在不断涌现。但此前,国内试点碳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碳金融衍生品开发较少,还未形成真正的碳金融市场。总体来看,我国碳市场金融化程度仍然偏低。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曾发布《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一文指出,试点地区和金融机构陆续开发了碳债券、碳远期、碳期权、碳基金、跨境碳资产回购、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产品,但碳金融仍处于零星试点状态,区域发展不均衡,缺乏系统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不能满足控排企业的碳资产管理需求,更不足以辐射和服务“一带一路”等相关区域的碳交易。此外,专业化投资者群体不发达,碳金融发展缺乏专业的长期资金支持。

不过,“碳中和”的实现是长达几十年的中长期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靠阶段性的政策呵护很难持续支撑,因此发展碳金融还需要政策层面系列、长期的支持。此外,碳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赖于碳交易市场的打通、投行水平的大幅提升、参与主体的丰富、发行主体的扩容以及银行资金、理财资金与保险资金的大力支持。在拓展基于现货交易的碳金融工具的同时,有序推进各类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运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碳金融市场产品体系,更好地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套期保值、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的功能。

相信,在碳金融的助力下,中国碳交易定价的有效性和市场参与度能得以提升,进而提高市场流动性,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碳中和。


记者观察:碳配额交易为何不活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8-12

□记者 李林鸾

当下,全国碳市场交易已经开启。最新数据显示,8月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6万吨,收盘价54.90元/吨。业内人士表示,碳排放配额价格表现整体符合预期,但市场整体交投热度欠佳。根据以往碳试点经验来看,以履约为目的的集中交易造成市场流动性有限,难以形成稳定、清晰的价格信号。

如何更好地通过碳市场形成碳价格,最大化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提升市场交投热度?发展碳金融是其中重要一环。此前,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上就提出,发展碳交易市场,提高碳定价的有效性和市场流动性,稳妥开展碳金融产品交易。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只有多元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加入进来,碳市场才能更为活跃,碳定价才能更有效率。因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风险偏好、预期、信息来源不同,这样才能形成相对公允的价格,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

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市场来看,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碳市场在价格发现、引导预期、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将大打折扣。拿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来说,该市场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市场建立初期便发展出碳配额的期货、期权、掉期等多种金融工具,且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各类参与主体众多,极大提升了碳交易的活跃度。

随着碳交易的发展,碳排放权抵质押、碳汇保险等碳金融产品也在不断涌现。但此前,国内试点碳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碳金融衍生品开发较少,还未形成真正的碳金融市场。总体来看,我国碳市场金融化程度仍然偏低。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曾发布《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一文指出,试点地区和金融机构陆续开发了碳债券、碳远期、碳期权、碳基金、跨境碳资产回购、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产品,但碳金融仍处于零星试点状态,区域发展不均衡,缺乏系统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不能满足控排企业的碳资产管理需求,更不足以辐射和服务“一带一路”等相关区域的碳交易。此外,专业化投资者群体不发达,碳金融发展缺乏专业的长期资金支持。

不过,“碳中和”的实现是长达几十年的中长期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靠阶段性的政策呵护很难持续支撑,因此发展碳金融还需要政策层面系列、长期的支持。此外,碳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赖于碳交易市场的打通、投行水平的大幅提升、参与主体的丰富、发行主体的扩容以及银行资金、理财资金与保险资金的大力支持。在拓展基于现货交易的碳金融工具的同时,有序推进各类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运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碳金融市场产品体系,更好地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套期保值、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的功能。

相信,在碳金融的助力下,中国碳交易定价的有效性和市场参与度能得以提升,进而提高市场流动性,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碳中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