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河南省济源市因济水发源而得名,是中原历史名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当地的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走进中国唯一的3A级专业化蔬菜种子生产企业——绿荫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笔者被满墙的 “生命之种”标本所震撼。白花菜、紫甘蓝、萝卜、大葱100多个品种的蔬菜优质种子被装进玻璃珠内,像五颜六色的玛瑙镶嵌在展示墙上。
济源市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蔬菜制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重点龙头企业绿荫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的引领和带动。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公司董事长侯三元还兼任济源市种子协会会长。他说起蔬菜制种业充满自豪,如数家珍。
侯三元介绍道,“济源市蔬菜制种业有三大特点:一是分布广,二是品种多,三是效益高。涉及济源11个镇(街道)、200余个行政村、5000多个农户。制种已发展到30多个种类、350余个品种,先后为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和北京、山东等地30余个知名客商代繁蔬菜种子。每亩季制种收入在4000元以上,有的高达1.5万元,是粮食作物收入的4-15倍。”
济源绿荫种苗公司董事长侯三元向河南银保监局济源监管组负责人和中原农险济源市营销服务部负责人介绍蔬菜制种行业发展。 王彤/摄
政策“东风”吹向制种业
近年来,河南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相继出台了支持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的相关文件,为特色农业保险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原农险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法人保险机构,紧扣政府当前重点工作,在河南银保监局济源监管组指导和引领下,因地制宜实施“一县一品”发展策略。中原农险济源市营销服务部不忘服务“三农”初心,发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精神,持续三年为济源市“三农”市场保驾护航,获得了政府认可和农户好评。
据了解,济源市蔬菜制种产业属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只管生产,不用操心销售。生产出的种子全部交给制种公司,公司按合同价格付款,深受农民青睐。蔬菜制种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已成为济源市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大主导产业。
但同时,制种产业也面临着自然灾害的风险,种植户主要集中在山区,在2009、2015和2016年,当地蔬菜制种业多次遭受冻灾严寒,受灾减产达50%。导致农户无法向订单厂商交付种子,几年间当地陆续有多家制种企业亏损转产。
特色产业受损减产也牵动着济源示范区管委会领导的心。在当地政府推动下,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财政金融局、中原农险和市种子协会联合调研,了解生产种植情况,记录风险需求,引入保险机制,为蔬菜制种产业保驾护航。
为蔬菜制种户撑起“保护伞”
结合济源实际情况,中原农险总、省、市三级联动,迅速确定了“精准摸底、联合调研、拟定方案”的工作方针,将5大常规蔬菜品种(白菜、甘蓝、萝卜、大葱、洋葱)作为保险标的,财政给予70%的保费补贴,要求中原农险加快产品条款研发。
中原农险产品研发部根据灾害类型、生产特性拟定保险条款后,迅速组织示范区种子管理站、种子协会与农户代表进行多方讨论,将保险方案报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和农业农村局审核确认,保险条款报送省银保监局备案。
中原农险济源市营销服务部负责人刘建伟介绍,“为了推广制种保险,公司进行了大范围政策宣传。召开全市制种企业保险启动会,并在乡镇举办政策宣导12场,发放蔬菜制种保险政策问答万余份,确保投保农户人手一份。并三方协作清查核查,确保投保真实有效。制种公司负责统计农户投保信息,经村、乡镇清查并确认盖章,种子协会对各制种公司提供的农户订单信息校对清查,与中原农险公司联合验标,市农业农村局和财政金融局派专人“双随机”抽查,经过多层级把关,确保了投保的真实性。”
2017年9月15日,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财政金融局联合下发济源市蔬菜制种特色保险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制种的自缴保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负担。
据悉,2018年共有4145户投保,投保面积1.5万亩。其中贫困户210户,共650亩。五大蔬菜品种投保率达70%以上。农户自缴保费共42万元,保费收入140万元,承担风险保障2300余万元。
2018年4月7日,济源遭遇冻灾,中原农险一天接到报案90余起,报损195万元。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种子协会和保险公司共同定损。种子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参考最终产量确定损失程度,保险公司在掌握全面数据后进行分类赔付。当年,中原农险理赔达135.2万元,其中为165户贫困户支付赔款4.42万元。
2018年,邵原镇崔家庄村的贫困户张某和黄楝树村李某种植白菜制种受灾严重,分别获得中原农险赔款9582.3元、5855.85元。灾后补偿后,激活了贫困户再生产、扩大生产的主动发展意识,发挥了保险的“稳定器”作用。
保险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济源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党武军对制种保险的开展成效深有感触。他介绍,“一是巩固产业脱贫效果。保险为贫困户制种起到了物化成本的兜底作用,激发了贫困户再生产的主动意识。二是行业抗风险能力增强。2019年,全市制种面积由2016年的2.5万亩发展到3.5万亩,制种面积稳中有升,受益农户逐渐增多。三是化解了纠纷矛盾。未参保前,受灾农户损失无补偿,出现了农户上访、乡镇调解、制种企业失约的现象。引入保险后,由农户、保险公司、制种企业三方共担风险。保险公司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对损失进行鉴定,政策公开、操作透明,有效化解了矛盾和分歧。 四是促进特色保险扩面增品。蔬菜制种保险开办后,当年农户受益,以点带面,促进了济源其他特色作物保险的全面开展。”
据了解,目前济源市的制种保险已连续开办四年,2019年蔬菜制种农户参保1.6万亩,2020年和2021年续保达2万亩。五大蔬菜制种品种投保率均在97%以上,保障农户达5000余户,中原农险累计赔付340余万元。
济水之源的山区农民通过蔬菜制种实现了脱贫,走上了富裕路。
□王彤
河南省济源市因济水发源而得名,是中原历史名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当地的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走进中国唯一的3A级专业化蔬菜种子生产企业——绿荫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笔者被满墙的 “生命之种”标本所震撼。白花菜、紫甘蓝、萝卜、大葱100多个品种的蔬菜优质种子被装进玻璃珠内,像五颜六色的玛瑙镶嵌在展示墙上。
济源市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蔬菜制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重点龙头企业绿荫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的引领和带动。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公司董事长侯三元还兼任济源市种子协会会长。他说起蔬菜制种业充满自豪,如数家珍。
侯三元介绍道,“济源市蔬菜制种业有三大特点:一是分布广,二是品种多,三是效益高。涉及济源11个镇(街道)、200余个行政村、5000多个农户。制种已发展到30多个种类、350余个品种,先后为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和北京、山东等地30余个知名客商代繁蔬菜种子。每亩季制种收入在4000元以上,有的高达1.5万元,是粮食作物收入的4-15倍。”
济源绿荫种苗公司董事长侯三元向河南银保监局济源监管组负责人和中原农险济源市营销服务部负责人介绍蔬菜制种行业发展。 王彤/摄
政策“东风”吹向制种业
近年来,河南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相继出台了支持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的相关文件,为特色农业保险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原农险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法人保险机构,紧扣政府当前重点工作,在河南银保监局济源监管组指导和引领下,因地制宜实施“一县一品”发展策略。中原农险济源市营销服务部不忘服务“三农”初心,发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精神,持续三年为济源市“三农”市场保驾护航,获得了政府认可和农户好评。
据了解,济源市蔬菜制种产业属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只管生产,不用操心销售。生产出的种子全部交给制种公司,公司按合同价格付款,深受农民青睐。蔬菜制种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已成为济源市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大主导产业。
但同时,制种产业也面临着自然灾害的风险,种植户主要集中在山区,在2009、2015和2016年,当地蔬菜制种业多次遭受冻灾严寒,受灾减产达50%。导致农户无法向订单厂商交付种子,几年间当地陆续有多家制种企业亏损转产。
特色产业受损减产也牵动着济源示范区管委会领导的心。在当地政府推动下,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财政金融局、中原农险和市种子协会联合调研,了解生产种植情况,记录风险需求,引入保险机制,为蔬菜制种产业保驾护航。
为蔬菜制种户撑起“保护伞”
结合济源实际情况,中原农险总、省、市三级联动,迅速确定了“精准摸底、联合调研、拟定方案”的工作方针,将5大常规蔬菜品种(白菜、甘蓝、萝卜、大葱、洋葱)作为保险标的,财政给予70%的保费补贴,要求中原农险加快产品条款研发。
中原农险产品研发部根据灾害类型、生产特性拟定保险条款后,迅速组织示范区种子管理站、种子协会与农户代表进行多方讨论,将保险方案报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和农业农村局审核确认,保险条款报送省银保监局备案。
中原农险济源市营销服务部负责人刘建伟介绍,“为了推广制种保险,公司进行了大范围政策宣传。召开全市制种企业保险启动会,并在乡镇举办政策宣导12场,发放蔬菜制种保险政策问答万余份,确保投保农户人手一份。并三方协作清查核查,确保投保真实有效。制种公司负责统计农户投保信息,经村、乡镇清查并确认盖章,种子协会对各制种公司提供的农户订单信息校对清查,与中原农险公司联合验标,市农业农村局和财政金融局派专人“双随机”抽查,经过多层级把关,确保了投保的真实性。”
2017年9月15日,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财政金融局联合下发济源市蔬菜制种特色保险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制种的自缴保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负担。
据悉,2018年共有4145户投保,投保面积1.5万亩。其中贫困户210户,共650亩。五大蔬菜品种投保率达70%以上。农户自缴保费共42万元,保费收入140万元,承担风险保障2300余万元。
2018年4月7日,济源遭遇冻灾,中原农险一天接到报案90余起,报损195万元。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种子协会和保险公司共同定损。种子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参考最终产量确定损失程度,保险公司在掌握全面数据后进行分类赔付。当年,中原农险理赔达135.2万元,其中为165户贫困户支付赔款4.42万元。
2018年,邵原镇崔家庄村的贫困户张某和黄楝树村李某种植白菜制种受灾严重,分别获得中原农险赔款9582.3元、5855.85元。灾后补偿后,激活了贫困户再生产、扩大生产的主动发展意识,发挥了保险的“稳定器”作用。
保险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济源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党武军对制种保险的开展成效深有感触。他介绍,“一是巩固产业脱贫效果。保险为贫困户制种起到了物化成本的兜底作用,激发了贫困户再生产的主动意识。二是行业抗风险能力增强。2019年,全市制种面积由2016年的2.5万亩发展到3.5万亩,制种面积稳中有升,受益农户逐渐增多。三是化解了纠纷矛盾。未参保前,受灾农户损失无补偿,出现了农户上访、乡镇调解、制种企业失约的现象。引入保险后,由农户、保险公司、制种企业三方共担风险。保险公司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对损失进行鉴定,政策公开、操作透明,有效化解了矛盾和分歧。 四是促进特色保险扩面增品。蔬菜制种保险开办后,当年农户受益,以点带面,促进了济源其他特色作物保险的全面开展。”
据了解,目前济源市的制种保险已连续开办四年,2019年蔬菜制种农户参保1.6万亩,2020年和2021年续保达2万亩。五大蔬菜制种品种投保率均在97%以上,保障农户达5000余户,中原农险累计赔付340余万元。
济水之源的山区农民通过蔬菜制种实现了脱贫,走上了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