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金智惠民”列车上的乡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20 08:10:5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江小慧

头顶烈日骄阳,手持五彩画笔,厦门大学大三学子叶晓炜和小伙伴们,在莆田市常太镇渡里村幸福养老院门前,抓紧时间手绘非遗美食工坊、山水枇杷乡景等主题墙画,给美丽乡村增添“文艺范儿”。

手绘墙画、知识汇演、农旅研学、为家乡“代言”宣传……这个夏天,陈怡和小伙伴们搭乘建行福建省分行“金智惠民·乡村振兴”学子暑期下乡活动“列车”,走进莆田的田间海岛,在混合着汗水、泥土、海风的乡野实践中,书写服务乡村振兴的青春风采。

相聚“裕农学堂”

加温“一老一小”

一边是老人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知识汇演,一边是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玩趣味竞答,老老少少相聚在渡里村的小礼堂,享受寓教于乐的“裕农学堂”第一课,这也是建行福建省分行暑期下乡实践活动聚焦农村“一老一小”主题宣教的一个缩影。

福建莆田市常太镇渡里村外出人口多,留守多为老人和未成年人。为了让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暑期学子下乡实践团的成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兴趣技能,用讲座、小品、三句半表演和互动问答等方式,把知识送到“一老一小”心中的同时,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知识汇演,实践团成员还组建了“公益小分队”,为退役老兵、留守儿童等群体送祝福。在耄耋之年的退役老兵家中,学子们上演“后浪追星记”,听老兵分享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创业的奋斗史,讲述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变化,用掌声和鲜花表达满满的敬意;在音乐之声环节,他们化身“教师”,引导村里20多名留守儿童合唱红歌,用歌声和陪伴给孩子们带去欢乐。

书写青春“我在”

点亮“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塑魂。作为闽中革命老区村,常太镇渡里村挖掘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建设闽中游击区常太渡里纪念馆,大大激发了村民荣誉感,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研学。

此次实践活动,建行福建省分行特意邀请莆田团市委志愿者“加盟”,与建行大学暑期下乡实践团的高校学子,开展“党史共学”主题教育,以寻访革命旧址、参观红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互赠红色书籍等方式,打开他们对家乡峥嵘岁月的鲜活记忆,感悟和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了解家乡历史,更参与家乡建设。实践团的成员们还纷纷参与防电信诈骗、智慧助老等“走村扫街”志愿服务、参加“遇‘建’我的家乡”摄影大赛,用自身所学为美丽家乡添砖加瓦。来自福建江夏学院的林铭汇便用“VLOG”的形式,介绍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信俗,以及家乡美景、美食、风土人情,为家乡特色产业“打call”。

邂逅智慧农旅

读懂振兴“密码”

“通过对枇杷园的光照、土壤养分、灌溉进行24小时的监控,实现全流程溯源,让每颗枇杷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在“建行大学产教融合枇杷实践教学点”,返乡创业新农人、莆田宏耕农业生态园负责人蔡向伟讲述“智能化+产业链”的枇杷故事,让学子近距离感受智慧农业的魅力。

“种田是门技术活,比如百喜草和平托花生草,可以改良土壤,让‘闲田’变‘良田’。”来自福建农林大学学子陆诗琴说,直观开放的田野实践,也让她感受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痛点。比如,农业项目自有资金高、贷款资金少,很大的原因就是估值难,以枇杷产业为例,因缺乏综合标准和专业知识,金融从业人员很难估值一个枇杷树的资产。

除了“田间课堂”,学子们还走进莆田湄洲岛,通过打卡妈祖祖庙“智慧旅游”、体验龙支付智慧商圈、探访“裕农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参与“劳动者港湾”共享平安文化建设等实践,感受智慧文旅助力乡村振兴,读懂“智慧海岛”背后的建行新金融。

从田园到海岛,这场融合“党建+农业+文化+数字”的暑期实践,给学子们的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跟着金智惠民,走进家乡,走近老乡,用自身所学给村民送知识、送快乐,我觉得很荣幸。生动的田间课堂,也颠覆了我‘闭门造车’的构想,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边实践、边思考。” 福建师范大学学子陈怡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金智惠民”列车上的乡野实践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8-20

□江小慧

头顶烈日骄阳,手持五彩画笔,厦门大学大三学子叶晓炜和小伙伴们,在莆田市常太镇渡里村幸福养老院门前,抓紧时间手绘非遗美食工坊、山水枇杷乡景等主题墙画,给美丽乡村增添“文艺范儿”。

手绘墙画、知识汇演、农旅研学、为家乡“代言”宣传……这个夏天,陈怡和小伙伴们搭乘建行福建省分行“金智惠民·乡村振兴”学子暑期下乡活动“列车”,走进莆田的田间海岛,在混合着汗水、泥土、海风的乡野实践中,书写服务乡村振兴的青春风采。

相聚“裕农学堂”

加温“一老一小”

一边是老人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知识汇演,一边是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玩趣味竞答,老老少少相聚在渡里村的小礼堂,享受寓教于乐的“裕农学堂”第一课,这也是建行福建省分行暑期下乡实践活动聚焦农村“一老一小”主题宣教的一个缩影。

福建莆田市常太镇渡里村外出人口多,留守多为老人和未成年人。为了让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暑期学子下乡实践团的成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兴趣技能,用讲座、小品、三句半表演和互动问答等方式,把知识送到“一老一小”心中的同时,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知识汇演,实践团成员还组建了“公益小分队”,为退役老兵、留守儿童等群体送祝福。在耄耋之年的退役老兵家中,学子们上演“后浪追星记”,听老兵分享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创业的奋斗史,讲述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变化,用掌声和鲜花表达满满的敬意;在音乐之声环节,他们化身“教师”,引导村里20多名留守儿童合唱红歌,用歌声和陪伴给孩子们带去欢乐。

书写青春“我在”

点亮“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塑魂。作为闽中革命老区村,常太镇渡里村挖掘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建设闽中游击区常太渡里纪念馆,大大激发了村民荣誉感,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研学。

此次实践活动,建行福建省分行特意邀请莆田团市委志愿者“加盟”,与建行大学暑期下乡实践团的高校学子,开展“党史共学”主题教育,以寻访革命旧址、参观红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互赠红色书籍等方式,打开他们对家乡峥嵘岁月的鲜活记忆,感悟和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了解家乡历史,更参与家乡建设。实践团的成员们还纷纷参与防电信诈骗、智慧助老等“走村扫街”志愿服务、参加“遇‘建’我的家乡”摄影大赛,用自身所学为美丽家乡添砖加瓦。来自福建江夏学院的林铭汇便用“VLOG”的形式,介绍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信俗,以及家乡美景、美食、风土人情,为家乡特色产业“打call”。

邂逅智慧农旅

读懂振兴“密码”

“通过对枇杷园的光照、土壤养分、灌溉进行24小时的监控,实现全流程溯源,让每颗枇杷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在“建行大学产教融合枇杷实践教学点”,返乡创业新农人、莆田宏耕农业生态园负责人蔡向伟讲述“智能化+产业链”的枇杷故事,让学子近距离感受智慧农业的魅力。

“种田是门技术活,比如百喜草和平托花生草,可以改良土壤,让‘闲田’变‘良田’。”来自福建农林大学学子陆诗琴说,直观开放的田野实践,也让她感受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痛点。比如,农业项目自有资金高、贷款资金少,很大的原因就是估值难,以枇杷产业为例,因缺乏综合标准和专业知识,金融从业人员很难估值一个枇杷树的资产。

除了“田间课堂”,学子们还走进莆田湄洲岛,通过打卡妈祖祖庙“智慧旅游”、体验龙支付智慧商圈、探访“裕农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参与“劳动者港湾”共享平安文化建设等实践,感受智慧文旅助力乡村振兴,读懂“智慧海岛”背后的建行新金融。

从田园到海岛,这场融合“党建+农业+文化+数字”的暑期实践,给学子们的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跟着金智惠民,走进家乡,走近老乡,用自身所学给村民送知识、送快乐,我觉得很荣幸。生动的田间课堂,也颠覆了我‘闭门造车’的构想,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边实践、边思考。” 福建师范大学学子陈怡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