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宏观政策环境(上)

发布时间:2021-08-30 08:43:0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一带一路”合作委员会

“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也离不开各相关国家和地区持续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稳定可预期的支持政策、清晰透明实用性强的规则、与国际接轨的互联互通标准,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宏观政策环境,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当前,“一带一路”相关政策不断强化、规则陆续制定并完善、标准逐步制定,但也面临着各国宏观政策环境差异较大、政策沟通机制不畅通、政策规则标准不兼容等问题。针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宏观政策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沟通长效机制,加强政策规则标准方面的合作协调,为“一带一路”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支持。

政策是深化务实合作基础

现阶段“一带一路”金融宏观合作主要从政策、规则、制度等方面展开,其中货币合作、便利化支付结算、融资市场互联互通、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政策不断深化,融资指导原则、绿色投资原则、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等规则陆续制定,金融基础设施及信息化、金融科技风险监管等标准逐渐建立,为“一带一路”在金融方面的进一步互联互通和深化务实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双边货币合作不断深化,“一带一路”金融监管体系框架逐步构建。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埃及、土耳其等21个沿线国家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35个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合作文件。截至2019年6月,中国证监会已同64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73个监管合作或信息互换的谅解备忘录。截至2020年末,银保监会已与37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84个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122份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或监管合作协议,并通过高层和跨部委双多边对话机制进一步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第二,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支付、投资、交易、储备功能稳步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范围已覆盖6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CIPS二期已可支持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融资业务、跨境人民币资金池、金融市场业务等的结算,大大提高了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为“一带一路”相关贸易和投融资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便利。2016年4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2018年3月,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并以人民币交割结算。

第三,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试点进展顺利。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超过3000亿元,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资金,而且为中资企业的“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本币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债券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期限较长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理想融资工具,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到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助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融资缺口和资金需求。截至2018年底,匈牙利、波兰、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招商局港口等中外资企业发行熊猫债超过600亿元。连通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的“债券通”也正式上线,提高了中国本币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本币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拓宽了资金来源,缓解了货币与期限错配风险,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韧性。

第五,践行开放、共建理念,加强第三方合作。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以及欧洲投资基金等多家多边开发银行开展了联合融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开展联合融资的项目累计达到177个,覆盖欧洲、中亚、非洲、拉美等地区,涉及饮水卫生、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

规则提供指导和分析框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围绕“五通”建设,政府组织、主体积极参与的规则制定局面已经形成,在融资、绿色发展、债务可持续等方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分析框架,一些主要的规则及指导原则如下:

1、“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是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由包括中国、柬埔寨、捷克、匈牙利、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英国等27国财长共同发起核准,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包括发挥公共资金在规划及建设重大项目上的引领作用、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呼吁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融资和技术援助方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进一步发展本地与区域金融市场等15条融资指导原则,并呼吁沿线国家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共同行动,本着“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推动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

截至2020年末,已有中国、阿根廷、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土耳其、英国、瑞士、俄罗斯等29个国家核准并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2、“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该原则于2018年11月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绿色金融倡议共同发布,参与起草的机构还包括“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绿色“一带一路”投资者联盟、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在已有的责任投资倡议基础上,将低碳等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推动“一带一路”投资建设的绿色化。作为一套鼓励投资企业自愿参加和签署的行为准则,该原则从战略、运营和创新三个层面制定了七条原则性倡议,包括公司治理、战略制定、项目管理、对外沟通,以及绿色金融工具运用等,供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自愿基础上采纳和实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秘书处将持续开发碳排放和其他环境影响评估工具、“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库和环境法律法规库、“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案例等一系列方法和工具箱,为参与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服务,提高气候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自成立以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1年4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成员范围已扩大至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家签署机构和12家支持机构,这些成员持有或管理的总资产已超过48万亿美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秘书处开发了一款用于测算项目层面碳排放的在线工具,金融机构可用其测算项目碳排放水平。此外,“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还作为重要成果被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3、“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

该分析框架于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由中国财政部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借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情况制定债务可持续性分析工具,并鼓励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金融机构、国际机构在自愿基础上使用。

“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开发了一套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流程与标准,包括明确债务范围、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开展压力测试、判断风险信号、确定风险评级等9个步骤,并提出了债务可持续性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范围,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参与各方投融资决策科学性,加强有关国家债务管理能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宏观政策环境(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8-30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一带一路”合作委员会

“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也离不开各相关国家和地区持续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稳定可预期的支持政策、清晰透明实用性强的规则、与国际接轨的互联互通标准,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宏观政策环境,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当前,“一带一路”相关政策不断强化、规则陆续制定并完善、标准逐步制定,但也面临着各国宏观政策环境差异较大、政策沟通机制不畅通、政策规则标准不兼容等问题。针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宏观政策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沟通长效机制,加强政策规则标准方面的合作协调,为“一带一路”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支持。

政策是深化务实合作基础

现阶段“一带一路”金融宏观合作主要从政策、规则、制度等方面展开,其中货币合作、便利化支付结算、融资市场互联互通、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政策不断深化,融资指导原则、绿色投资原则、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等规则陆续制定,金融基础设施及信息化、金融科技风险监管等标准逐渐建立,为“一带一路”在金融方面的进一步互联互通和深化务实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双边货币合作不断深化,“一带一路”金融监管体系框架逐步构建。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埃及、土耳其等21个沿线国家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35个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合作文件。截至2019年6月,中国证监会已同64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73个监管合作或信息互换的谅解备忘录。截至2020年末,银保监会已与37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84个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122份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或监管合作协议,并通过高层和跨部委双多边对话机制进一步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第二,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支付、投资、交易、储备功能稳步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范围已覆盖6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CIPS二期已可支持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融资业务、跨境人民币资金池、金融市场业务等的结算,大大提高了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为“一带一路”相关贸易和投融资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便利。2016年4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2018年3月,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并以人民币交割结算。

第三,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试点进展顺利。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超过3000亿元,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资金,而且为中资企业的“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本币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债券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期限较长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理想融资工具,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到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助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融资缺口和资金需求。截至2018年底,匈牙利、波兰、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招商局港口等中外资企业发行熊猫债超过600亿元。连通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的“债券通”也正式上线,提高了中国本币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本币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拓宽了资金来源,缓解了货币与期限错配风险,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韧性。

第五,践行开放、共建理念,加强第三方合作。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以及欧洲投资基金等多家多边开发银行开展了联合融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开展联合融资的项目累计达到177个,覆盖欧洲、中亚、非洲、拉美等地区,涉及饮水卫生、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

规则提供指导和分析框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围绕“五通”建设,政府组织、主体积极参与的规则制定局面已经形成,在融资、绿色发展、债务可持续等方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分析框架,一些主要的规则及指导原则如下:

1、“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是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由包括中国、柬埔寨、捷克、匈牙利、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英国等27国财长共同发起核准,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包括发挥公共资金在规划及建设重大项目上的引领作用、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呼吁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融资和技术援助方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进一步发展本地与区域金融市场等15条融资指导原则,并呼吁沿线国家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共同行动,本着“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推动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

截至2020年末,已有中国、阿根廷、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土耳其、英国、瑞士、俄罗斯等29个国家核准并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2、“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该原则于2018年11月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绿色金融倡议共同发布,参与起草的机构还包括“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绿色“一带一路”投资者联盟、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在已有的责任投资倡议基础上,将低碳等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推动“一带一路”投资建设的绿色化。作为一套鼓励投资企业自愿参加和签署的行为准则,该原则从战略、运营和创新三个层面制定了七条原则性倡议,包括公司治理、战略制定、项目管理、对外沟通,以及绿色金融工具运用等,供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自愿基础上采纳和实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秘书处将持续开发碳排放和其他环境影响评估工具、“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库和环境法律法规库、“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案例等一系列方法和工具箱,为参与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服务,提高气候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自成立以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1年4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成员范围已扩大至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家签署机构和12家支持机构,这些成员持有或管理的总资产已超过48万亿美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秘书处开发了一款用于测算项目层面碳排放的在线工具,金融机构可用其测算项目碳排放水平。此外,“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还作为重要成果被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3、“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

该分析框架于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由中国财政部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借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情况制定债务可持续性分析工具,并鼓励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金融机构、国际机构在自愿基础上使用。

“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开发了一套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流程与标准,包括明确债务范围、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开展压力测试、判断风险信号、确定风险评级等9个步骤,并提出了债务可持续性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范围,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参与各方投融资决策科学性,加强有关国家债务管理能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