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刘鹤: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发布时间:2021-09-06 17:51:1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李林鸾 实习记者 许予朋】

数字经济作为增长的势能,民营经济作为稳健的底色,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以视频方式出席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式并致辞。致辞中,刘鹤既紧扣主题,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必须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强烈的创新和危机意识;又心系民营经济,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坚决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针对上述两个领域,金融业必须有效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为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赋能。

以金融数字化带动经济数字化

发展数字经济既依靠“硬环境”,即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依靠“软环境”,包括营商环境、法制环境、税收制度等等。

刘鹤在致辞中提出:“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软”“硬”环境的双重支持态度。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可能会突破或超越现有的一些管理方式,因此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意味着在这一领域可以进行超前投资。

金融业能够为数字经济提供强大支持,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曾在今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指出,伴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与科技也在深度融合。近年来,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目前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移动支付已广泛覆盖使用,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2700万家。

从货币角度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我国较早启动法定数字货币即数字人民币(e-CNY)研发,正在逐步实现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将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更高要求。

从机构主体方面看,曾刚表示,目前,银行服务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新型数字经济生态当中。而银行自身数字化的过程也可以带动银行客户的进一步数字化,比如通过与政府合作搭建政务信息平台,提升政务管理数字化水平;通过邀请企业客户加入银行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帮助客户及合作伙伴完成数字化改造,从而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为民营企业“注活水”“强信用”

本次会议中,刘鹤提出,必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使其在稳增长、稳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对此,专家普遍表示,刘鹤的讲话再次重申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有助于进一步稳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预期,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作出更大贡献。

不过目前,民营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董希淼表示,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信用不足严重制约其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尚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和信用评价体系。

近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为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头上注入金融活水。

下一步,董希淼建议,应继续从信贷支持、直接融资、增信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首先,银行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银行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推动中小银行有能力、有意愿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另一方面,无论是大中小银行,在对接民营企业续贷需求的同时,应积极破解“首贷难”问题,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信用贷款比例。

其次,要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下大气力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提高民营企业IPO和再融资审核效率,充分释放市场机制活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提高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能力。

再次,进一步优化增信体系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如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尤其是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民营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并逐步降低担保费率。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建设,如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困难企业重组,强化“僵尸企业”退出;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区域乃至全国的大数据平台,增进信用信息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刘鹤特别强调,要坚决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和知识产权。如何进一步挖掘民营企业产权、知识产权的金融潜力,将是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需要钻研的课题。

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可及性和服务便利度大幅提升,被质押专利的实施率明显提高,100个以上产业园区的知识产权质押项目数和质押融资金额年度增长率在20%以上,新增上万家中小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现融资。

记者注意到,今年来,多地银保监局正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责任险、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试点,努力推动“知产”变“资产”。


刘鹤: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06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李林鸾 实习记者 许予朋】

数字经济作为增长的势能,民营经济作为稳健的底色,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以视频方式出席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式并致辞。致辞中,刘鹤既紧扣主题,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必须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强烈的创新和危机意识;又心系民营经济,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坚决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针对上述两个领域,金融业必须有效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为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赋能。

以金融数字化带动经济数字化

发展数字经济既依靠“硬环境”,即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依靠“软环境”,包括营商环境、法制环境、税收制度等等。

刘鹤在致辞中提出:“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软”“硬”环境的双重支持态度。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可能会突破或超越现有的一些管理方式,因此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意味着在这一领域可以进行超前投资。

金融业能够为数字经济提供强大支持,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曾在今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指出,伴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与科技也在深度融合。近年来,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目前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移动支付已广泛覆盖使用,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2700万家。

从货币角度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我国较早启动法定数字货币即数字人民币(e-CNY)研发,正在逐步实现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将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更高要求。

从机构主体方面看,曾刚表示,目前,银行服务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新型数字经济生态当中。而银行自身数字化的过程也可以带动银行客户的进一步数字化,比如通过与政府合作搭建政务信息平台,提升政务管理数字化水平;通过邀请企业客户加入银行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帮助客户及合作伙伴完成数字化改造,从而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为民营企业“注活水”“强信用”

本次会议中,刘鹤提出,必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使其在稳增长、稳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对此,专家普遍表示,刘鹤的讲话再次重申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有助于进一步稳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预期,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作出更大贡献。

不过目前,民营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董希淼表示,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信用不足严重制约其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尚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和信用评价体系。

近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为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头上注入金融活水。

下一步,董希淼建议,应继续从信贷支持、直接融资、增信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首先,银行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银行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推动中小银行有能力、有意愿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另一方面,无论是大中小银行,在对接民营企业续贷需求的同时,应积极破解“首贷难”问题,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信用贷款比例。

其次,要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下大气力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提高民营企业IPO和再融资审核效率,充分释放市场机制活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提高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能力。

再次,进一步优化增信体系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如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尤其是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民营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并逐步降低担保费率。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建设,如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困难企业重组,强化“僵尸企业”退出;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区域乃至全国的大数据平台,增进信用信息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刘鹤特别强调,要坚决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和知识产权。如何进一步挖掘民营企业产权、知识产权的金融潜力,将是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需要钻研的课题。

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可及性和服务便利度大幅提升,被质押专利的实施率明显提高,100个以上产业园区的知识产权质押项目数和质押融资金额年度增长率在20%以上,新增上万家中小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现融资。

记者注意到,今年来,多地银保监局正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责任险、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试点,努力推动“知产”变“资产”。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