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1-09-09 09:58:28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仇兆燕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

分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具体来说,这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投资机遇,引发配套制度的创新、生活生产方式及发展理念的系统性重大变革。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险峰看来,“双碳”目标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投融资需求。测算数据显示,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国内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至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元至7.5万亿元,碳达峰支持的相关行业投资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巨量的融资需求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

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于今年正式开市,公开透明、公平权威的碳排放价格得以形成,将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更加清晰的激励机制。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碳市场本质上是金融市场,主要是进行资金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马险峰解释,与普通的大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具备满足当前交易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其能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跨周期投资和风险管理,这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以欧洲为例,欧盟2011年制定的反市场操作指令、透明度指令、金融工具市场指令等提案明确将欧盟碳排放交易权市场纳入金融工具监管体系。在欧洲,碳期货和碳现货交易几乎同步发生,碳期货市场已发展到碳现货市场规模的20倍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逐渐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机制的建设。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首批被纳入碳市场的2160多家发电企业覆盖了规模4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试点时期的10倍,成为全球减排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未来,传统工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相关减排企业也会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为有效帮助控排企业提前锁定减排成本,规避碳价格波动风险,今年4月19日,我国还批准成立了广州期货交易所,目前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期货的研发工作。待条件成熟时,推动出台碳排放权的相关期货品种。

另外,越来越多地区把发展绿色金融纳入战略决策,探索树立“绿色金融”的发展定位。2017年以来,国务院批准6省9地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区域性的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北京作为首批直辖市,申请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中提出的“支持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要求。

在本次服贸会的金融服务专题展上,绿色金融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概念之一。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等,充分展现金融对新能源、节能环保、建筑、交通、工业等行业的支持。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09

□本报记者 胡杨 仇兆燕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

分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具体来说,这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投资机遇,引发配套制度的创新、生活生产方式及发展理念的系统性重大变革。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险峰看来,“双碳”目标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投融资需求。测算数据显示,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国内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至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元至7.5万亿元,碳达峰支持的相关行业投资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巨量的融资需求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

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于今年正式开市,公开透明、公平权威的碳排放价格得以形成,将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更加清晰的激励机制。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碳市场本质上是金融市场,主要是进行资金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马险峰解释,与普通的大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具备满足当前交易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其能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跨周期投资和风险管理,这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以欧洲为例,欧盟2011年制定的反市场操作指令、透明度指令、金融工具市场指令等提案明确将欧盟碳排放交易权市场纳入金融工具监管体系。在欧洲,碳期货和碳现货交易几乎同步发生,碳期货市场已发展到碳现货市场规模的20倍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逐渐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机制的建设。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首批被纳入碳市场的2160多家发电企业覆盖了规模4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试点时期的10倍,成为全球减排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未来,传统工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相关减排企业也会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为有效帮助控排企业提前锁定减排成本,规避碳价格波动风险,今年4月19日,我国还批准成立了广州期货交易所,目前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期货的研发工作。待条件成熟时,推动出台碳排放权的相关期货品种。

另外,越来越多地区把发展绿色金融纳入战略决策,探索树立“绿色金融”的发展定位。2017年以来,国务院批准6省9地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区域性的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北京作为首批直辖市,申请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中提出的“支持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要求。

在本次服贸会的金融服务专题展上,绿色金融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概念之一。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等,充分展现金融对新能源、节能环保、建筑、交通、工业等行业的支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