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乐之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上市险企半年报中发现,“绿色”一词在5家A股上市险企2021年半年报中共计出现98次,同比增长238%。其中,中国人保的半年报出现了4次,中国人寿5次,中国平安69次,中国太保20次,新华保险没有出现。而在2020年半年报中,“绿色”一词总共仅出现29次。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为绿色领域提供风险管理与资金支持。从上市险企的中报来看,不少公司2021年上半年在“绿色”领域都有所作为。那么,各家上市险企在绿色领域具体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典型做法?
让风险保障“更绿”
绿色保险主要可以分为负债端(保险业务)和资产端(投资业务)两部分。
从负债端来看,绿色保险主要面向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的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绿色基建等领域的公司和项目,提供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等细分财产保险产品及相关服务。具体来看,绿色保险主要包括环境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巨灾保险、新型车险、绿色建筑保险或碳中和房屋保险、碳保险等。
从5家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中,不难看出绿色保险的“踪迹”。中国人保将“绿色”作为公司的服务战略之一。中国人保的“六大战略服务”包括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智慧交通、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绿色环保、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治理,其中就包含了“服务绿色环保”。
2021年上半年,中国太保通过环责险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中国太保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研发及落地,强化企业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损害的监督管理。截至2021年上半年,已累计为全国3000多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风险保障,总保额超过30亿元。同时,中国太保还通过巨灾保险的方式,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中国太保参与了在上海、深圳、宁波、厦门、四川、广东、河北、重庆、湖北、湖南等地试点的巨灾保险项目,2021年上半年,累计向社会提供巨灾风险保障超210亿元,保障范围涉及地震、台风、暴雨、洪水、雷击、海啸、冰雹、内涝等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害、房屋倒塌等损失。
在护航清洁能源发展上,中国太保还积极利用新能源保险。半年报显示,中国太保服务“双碳”国家战略,为多家大型能源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海上风电领域,积极开展风控评估研究,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水电领域,通过风险雷达客户端和物联网提供水电流域水位和其他自然灾害预警服务,还同三峡集团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成为西南区域唯一具有水上救援能力的应急管理队伍。
中国平安在绿色保险方面也有很多建树,主要包括管理保险产品风险、打造可持续保险产品体系等。
其中一种做法是将ESG理念嵌入到风险管理中。半年报显示,中国平安持续研究和监控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全球气温上升、极端气候灾害等)以及社会变化风险(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高发疾病等),以实现保险产品的合理ESG风险定价,以及承保风险管控和规避。同时,中国平安建立了一套科学、统一的保险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流程来管理保险风险,并把控保险产品中的ESG风险。保险子公司按照规定针对产品开发、核保、理赔、产品管理、准备金评估、再保险管理等各环节,建立并实施了ESG专项保险风险管理措施及工作流程,并采取特定的ESG风险管理措施。
中国平安的另一种做法是建立可持续保险产品体系。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进一步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例如新能源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及绿色增信保险、气候和绿色大宗商品指数保险等。针对绿色企业或者绿色项目的保险客户,中国平安推出相应优惠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工程、节能改造工程、绿色建筑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等工程和绿色项目。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开发了439种可持续保险产品,涵盖与环境生态相关的环责险、巨灾险、野生动物保护险等险种,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大型工程险、食品安全险、医疗相关事故险等险种,以及面向小微企业、农业工作者和特殊人群的普惠保险。
让保险资金投资“更绿”
从资产端来看,绿色保险主要是向相关绿色产业进行投资,发挥保险资金长久期和稳健的特征。
平安证券发布的《绿色金融系列(四):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的市场化风险管理作用》(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绿色产业发展周期较长,与保险资金长久期的特征相匹配,通过保险资金投资满足绿色产业直接融资需求;此外,发展绿色增信保险,为绿色信贷降低经营风险,拓宽绿色产业的融资渠道,也是绿色保险的一个方向。
中国人寿就采用了“绿色”投资的方式。中国人寿将ESG理念融入决策、管理与风险管控全流程。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债估值中心联合编制并发布了国内保险资管行业首只ESG债券指数,并先后推出多款ESG主题保险资管产品。目前,中国人寿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近2500亿元。
半年报显示,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首只ESG保险资管产品——金色增盈6号,填补了养老保险资管领域在ESG产品发行方面的空白,将金融“活水”持续注入绿色发展领域。该产品为固定收益型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重点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内容,优先选择在ESG方面表现优异的债券主体进行投资。此外,中国太保还参与发起“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聚焦清洁能源、绿色技术、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方向,开创了钢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半年报显示,中国平安在责任投资原则的指引下,充分利用AI-ESG工具,将ESG风险逐步与集团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融合,建立了集团责任投资产品体系,涵盖股权、债券、金融产品、公募基金、租赁应收款等多个类别。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在股权方面的绿色产品投资有726.46亿元,债券方面的绿色产品投资有615.14亿元。
让公司运营“更绿”
除了负债端和资产端的“绿化”外,也有不少上市险企采取“低碳化”办公方式,实现公司运营“绿色”。
中国人寿半年报显示,公司始终践行节能减排理念,努力降低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持续推动员工线上办公,2021年上半年,云助理日均活跃用户数为42万人,国寿e店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50万人,云桌面日均活跃用户数为8.8万人;无纸化服务广泛应用,线上保单服务量同比增长41%。
中国太保的“绿色”运营也不少,在有效使用能源上有一系列政策及举措。如公司制定关于办公室环境与设备使用制度,明确冬季空调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走廊、楼梯间、门厅的照明采用集中控制,最大程度节约用电;自来水使用控制水量,及时做好检查与关闭。在节能减排、践行绿色数据中心上初见成效,具体措施包括:对精密空调、风机风速、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精密空调运行模式、BA系统控制参数等调整,节约用电约518千瓦。
此外,中国太保还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上线电脑端、手机端办公平台,在客户端、业务端、理赔端积极推广和普及移动技术应用,不断完善电子保单、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等无纸化技术,有效降低对纸张的使用;公司倡导线上会议,从严控制线下会议;实施供应商评估,优先采用具有环保意识的供应商和环保节能用材。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向员工、客户和社会发出绿色行动倡议:做绿色运营践行者、绿色金融支持者、绿色生活倡导者。
在绿色公益方面,上市险企也有许多举措。比如,中国太保在三江源捐建的公益林从1000亩增至1500亩,树木近15万株,未来30年预计吸收二氧化碳2.25万吨。
□本报记者 谭乐之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上市险企半年报中发现,“绿色”一词在5家A股上市险企2021年半年报中共计出现98次,同比增长238%。其中,中国人保的半年报出现了4次,中国人寿5次,中国平安69次,中国太保20次,新华保险没有出现。而在2020年半年报中,“绿色”一词总共仅出现29次。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为绿色领域提供风险管理与资金支持。从上市险企的中报来看,不少公司2021年上半年在“绿色”领域都有所作为。那么,各家上市险企在绿色领域具体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典型做法?
让风险保障“更绿”
绿色保险主要可以分为负债端(保险业务)和资产端(投资业务)两部分。
从负债端来看,绿色保险主要面向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的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绿色基建等领域的公司和项目,提供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等细分财产保险产品及相关服务。具体来看,绿色保险主要包括环境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巨灾保险、新型车险、绿色建筑保险或碳中和房屋保险、碳保险等。
从5家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中,不难看出绿色保险的“踪迹”。中国人保将“绿色”作为公司的服务战略之一。中国人保的“六大战略服务”包括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智慧交通、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绿色环保、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治理,其中就包含了“服务绿色环保”。
2021年上半年,中国太保通过环责险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中国太保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研发及落地,强化企业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损害的监督管理。截至2021年上半年,已累计为全国3000多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风险保障,总保额超过30亿元。同时,中国太保还通过巨灾保险的方式,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中国太保参与了在上海、深圳、宁波、厦门、四川、广东、河北、重庆、湖北、湖南等地试点的巨灾保险项目,2021年上半年,累计向社会提供巨灾风险保障超210亿元,保障范围涉及地震、台风、暴雨、洪水、雷击、海啸、冰雹、内涝等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害、房屋倒塌等损失。
在护航清洁能源发展上,中国太保还积极利用新能源保险。半年报显示,中国太保服务“双碳”国家战略,为多家大型能源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海上风电领域,积极开展风控评估研究,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水电领域,通过风险雷达客户端和物联网提供水电流域水位和其他自然灾害预警服务,还同三峡集团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成为西南区域唯一具有水上救援能力的应急管理队伍。
中国平安在绿色保险方面也有很多建树,主要包括管理保险产品风险、打造可持续保险产品体系等。
其中一种做法是将ESG理念嵌入到风险管理中。半年报显示,中国平安持续研究和监控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全球气温上升、极端气候灾害等)以及社会变化风险(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高发疾病等),以实现保险产品的合理ESG风险定价,以及承保风险管控和规避。同时,中国平安建立了一套科学、统一的保险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流程来管理保险风险,并把控保险产品中的ESG风险。保险子公司按照规定针对产品开发、核保、理赔、产品管理、准备金评估、再保险管理等各环节,建立并实施了ESG专项保险风险管理措施及工作流程,并采取特定的ESG风险管理措施。
中国平安的另一种做法是建立可持续保险产品体系。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进一步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例如新能源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及绿色增信保险、气候和绿色大宗商品指数保险等。针对绿色企业或者绿色项目的保险客户,中国平安推出相应优惠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工程、节能改造工程、绿色建筑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等工程和绿色项目。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开发了439种可持续保险产品,涵盖与环境生态相关的环责险、巨灾险、野生动物保护险等险种,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大型工程险、食品安全险、医疗相关事故险等险种,以及面向小微企业、农业工作者和特殊人群的普惠保险。
让保险资金投资“更绿”
从资产端来看,绿色保险主要是向相关绿色产业进行投资,发挥保险资金长久期和稳健的特征。
平安证券发布的《绿色金融系列(四):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的市场化风险管理作用》(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绿色产业发展周期较长,与保险资金长久期的特征相匹配,通过保险资金投资满足绿色产业直接融资需求;此外,发展绿色增信保险,为绿色信贷降低经营风险,拓宽绿色产业的融资渠道,也是绿色保险的一个方向。
中国人寿就采用了“绿色”投资的方式。中国人寿将ESG理念融入决策、管理与风险管控全流程。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债估值中心联合编制并发布了国内保险资管行业首只ESG债券指数,并先后推出多款ESG主题保险资管产品。目前,中国人寿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近2500亿元。
半年报显示,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首只ESG保险资管产品——金色增盈6号,填补了养老保险资管领域在ESG产品发行方面的空白,将金融“活水”持续注入绿色发展领域。该产品为固定收益型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重点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内容,优先选择在ESG方面表现优异的债券主体进行投资。此外,中国太保还参与发起“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聚焦清洁能源、绿色技术、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方向,开创了钢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半年报显示,中国平安在责任投资原则的指引下,充分利用AI-ESG工具,将ESG风险逐步与集团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融合,建立了集团责任投资产品体系,涵盖股权、债券、金融产品、公募基金、租赁应收款等多个类别。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在股权方面的绿色产品投资有726.46亿元,债券方面的绿色产品投资有615.14亿元。
让公司运营“更绿”
除了负债端和资产端的“绿化”外,也有不少上市险企采取“低碳化”办公方式,实现公司运营“绿色”。
中国人寿半年报显示,公司始终践行节能减排理念,努力降低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持续推动员工线上办公,2021年上半年,云助理日均活跃用户数为42万人,国寿e店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50万人,云桌面日均活跃用户数为8.8万人;无纸化服务广泛应用,线上保单服务量同比增长41%。
中国太保的“绿色”运营也不少,在有效使用能源上有一系列政策及举措。如公司制定关于办公室环境与设备使用制度,明确冬季空调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走廊、楼梯间、门厅的照明采用集中控制,最大程度节约用电;自来水使用控制水量,及时做好检查与关闭。在节能减排、践行绿色数据中心上初见成效,具体措施包括:对精密空调、风机风速、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精密空调运行模式、BA系统控制参数等调整,节约用电约518千瓦。
此外,中国太保还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上线电脑端、手机端办公平台,在客户端、业务端、理赔端积极推广和普及移动技术应用,不断完善电子保单、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等无纸化技术,有效降低对纸张的使用;公司倡导线上会议,从严控制线下会议;实施供应商评估,优先采用具有环保意识的供应商和环保节能用材。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向员工、客户和社会发出绿色行动倡议:做绿色运营践行者、绿色金融支持者、绿色生活倡导者。
在绿色公益方面,上市险企也有许多举措。比如,中国太保在三江源捐建的公益林从1000亩增至1500亩,树木近15万株,未来30年预计吸收二氧化碳2.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