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靠借贷堆起的“刚需”

发布时间:2021-09-14 07:57:3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樊融杰

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或信用卡分期等方式来支付教育、医疗美容或者健身私教费用,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年轻人的选择。

对于许多办理这类贷款业务的人群来说,“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服务”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合理。对年轻人而言,在教育、美容、健身等方面的投入,关乎个人发展,关乎“精致生活”,都是“刚需”。

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想法,许多商户过度营销,让年轻人背上贷款或透支信用卡,诱导年轻人过度消费。有的机构甚至给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出现违约之后进行强制性催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近年来,受到行业内部竞争以及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部分场景方出现倒闭破产等问题。2019年,浩沙健身在全国各地的150多家门店陆续关店。2021年,多家教育机构也已经无法正常开展教学。虽然服务机构无法为客户继续提供服务,但原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消费者还要向金融机构按月还款,最终,教育、美容等行业成了产生贷款纠纷的重灾区。

对于年轻人而言,适当贷款可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任何消费贷款都应该保持适度。

首先,作为消费者需要对自己实际需求有真实的判断,不能单纯听信销售人员话术,错误地以为对方提供的产品是“刚需”。

其次,消费者应认清借贷合同内容,正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消费行为。“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和效仿。过度借贷往往导致资金断流,使消费者个人、家庭陷入困境。

再次,消费者应该了解借贷平台、分期产品的具体情况,如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的所谓“免息”“零利息”等片面宣传,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说到底,广大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任何过度借贷营销。


记者观察:靠借贷堆起的“刚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14

□记者 樊融杰

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或信用卡分期等方式来支付教育、医疗美容或者健身私教费用,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年轻人的选择。

对于许多办理这类贷款业务的人群来说,“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服务”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合理。对年轻人而言,在教育、美容、健身等方面的投入,关乎个人发展,关乎“精致生活”,都是“刚需”。

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想法,许多商户过度营销,让年轻人背上贷款或透支信用卡,诱导年轻人过度消费。有的机构甚至给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出现违约之后进行强制性催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近年来,受到行业内部竞争以及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部分场景方出现倒闭破产等问题。2019年,浩沙健身在全国各地的150多家门店陆续关店。2021年,多家教育机构也已经无法正常开展教学。虽然服务机构无法为客户继续提供服务,但原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消费者还要向金融机构按月还款,最终,教育、美容等行业成了产生贷款纠纷的重灾区。

对于年轻人而言,适当贷款可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任何消费贷款都应该保持适度。

首先,作为消费者需要对自己实际需求有真实的判断,不能单纯听信销售人员话术,错误地以为对方提供的产品是“刚需”。

其次,消费者应认清借贷合同内容,正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消费行为。“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和效仿。过度借贷往往导致资金断流,使消费者个人、家庭陷入困境。

再次,消费者应该了解借贷平台、分期产品的具体情况,如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的所谓“免息”“零利息”等片面宣传,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说到底,广大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任何过度借贷营销。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