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信托业探索特殊资产业务模式(下)

发布时间:2021-10-14 09:10:1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在后疫情时代,特殊资产呈现出“红海深远,蓝海广阔”的局面。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参与特殊资产投资业务仍属小众业务,业务规模较小,业务模式仍在探索过程中,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创新。

李月敏/制图

□卢欣熠 林晨曦

与一般业务相比,无论是底层资产还是风控逻辑,特殊资产业务的差异都较大,信托公司在业务定位、产品投向等方面也遇到了一定困难。

未来,信托公司在特殊资产业务实践过程中,可以从资金募集、产融结合、产品创新、科技赋能等多方面进一步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打造特殊资产综合投资能力,与市场参与方一道推动特殊资产行业长远发展。

引导机构资金,成为特殊资产投资顾问

资金募集一直是特殊资产投资业务需要解决的难点和痛点。从业务属性看,特殊资产投资具有长久期、高回报的特征,需要通过解决复杂问题修复资产价值,化解项目风险,实现投资收益。以不良资产债权投资业务为例,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披露情况看,过往的特殊资产处置周期基本在4年左右,特大资产包处置周期还会延长,如果采用债转股等方式介入债务重组,实现收益的周期将更长。

因此,信托机构发展特殊资产投资必须引流保险、年金等长期机构资金。国内监管部门也从政策层面给予了支持,如2017年《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7〕42号)鼓励保险资金参与特殊资产投资。

未来,信托公司需要加强对保险资金、年金资金、实体企业资金等机构资金的培育力度,发挥机构资金买方顾问角色,引导其形成特殊资产投资策略,逐步参与特殊资产信托业务。此外,信托公司也应积极和监管沟通,探索推出信托参与不良资产业务的"监管沙箱"机制,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有限打通产品、牌照、资产、资金等通道。

强化与特殊资产生态圈融合,推进产融结合

在特殊资产业务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参与机构逐步意识到,单一的资源优势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特殊资产市场,资本驱动下的批发模式和专业驱动下的管退模式都无法真正做大做强,只有强化资源整合和生态经营能力,才能为特殊资产业务发展提供原动力。特殊资产的参与者中,具有产业背景的专业机构数量也不断上升,如2020年万科集团、新希望集团纷纷参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设立。

因此,信托公司介入特殊资产市场,需要重视特殊资产生态圈建设,充分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发挥股债联动、投融联动、产融结合的优势,做全产业链业务,推进产融结合,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例如,信托公司对房地产市场有着深入研究,与市场头部主体关系密切,可选择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代建平台等合作,深度参与困境项目并购、资本代建、烂尾项目盘活等业务场景。

创新业务模式,投行、投资、投管联动

随着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特殊资产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特殊资产投资机构数量日益增多,参与特殊资产业务的盈利模式和能力要求也要与时俱进。

基于信托业务拥有的财产独立性、专业资源、风险隔离等优势,信托公司可贯穿特殊资产产业链,不断创新特殊资产经营模式,探索在多个环节扮演丰富的、多层次的角色,实现投行、投资、投管业务的联动。如信托公司可以与外资机构合资组建境内特殊资产投资主体,以新成立的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或者单纯作为特殊资产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向基金管理人推荐特殊资产投资项目,协助后端资产处置,引流境外资金参与特殊资产投资业务。又如,信托公司在上市公司债务纾困、破产重整等业务领域,与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人合作,共同化解企业债务危机,盘活企业资产。

提升科技金融应用水平,实现智慧经营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萌芽,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特殊资产业务具有“低频、难识别、大额”的特点,涉及大量信息,通过科技化手段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其多方面的信息,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资产处置效率,特殊资产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望逐渐解决,使得交易双方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得到改善。例如,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债务人画像,可以提高催收处置效率;运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快速匹配资产的意向投资人;最为突出的是法拍领域,目前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平台进行交易已成为主流方式之一,拍卖平台将大数据与多维场景运用进行组合,从而提高资产处置变现效率。

(作者单位: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信托业探索特殊资产业务模式(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14

在后疫情时代,特殊资产呈现出“红海深远,蓝海广阔”的局面。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参与特殊资产投资业务仍属小众业务,业务规模较小,业务模式仍在探索过程中,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创新。

李月敏/制图

□卢欣熠 林晨曦

与一般业务相比,无论是底层资产还是风控逻辑,特殊资产业务的差异都较大,信托公司在业务定位、产品投向等方面也遇到了一定困难。

未来,信托公司在特殊资产业务实践过程中,可以从资金募集、产融结合、产品创新、科技赋能等多方面进一步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打造特殊资产综合投资能力,与市场参与方一道推动特殊资产行业长远发展。

引导机构资金,成为特殊资产投资顾问

资金募集一直是特殊资产投资业务需要解决的难点和痛点。从业务属性看,特殊资产投资具有长久期、高回报的特征,需要通过解决复杂问题修复资产价值,化解项目风险,实现投资收益。以不良资产债权投资业务为例,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披露情况看,过往的特殊资产处置周期基本在4年左右,特大资产包处置周期还会延长,如果采用债转股等方式介入债务重组,实现收益的周期将更长。

因此,信托机构发展特殊资产投资必须引流保险、年金等长期机构资金。国内监管部门也从政策层面给予了支持,如2017年《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7〕42号)鼓励保险资金参与特殊资产投资。

未来,信托公司需要加强对保险资金、年金资金、实体企业资金等机构资金的培育力度,发挥机构资金买方顾问角色,引导其形成特殊资产投资策略,逐步参与特殊资产信托业务。此外,信托公司也应积极和监管沟通,探索推出信托参与不良资产业务的"监管沙箱"机制,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有限打通产品、牌照、资产、资金等通道。

强化与特殊资产生态圈融合,推进产融结合

在特殊资产业务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参与机构逐步意识到,单一的资源优势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特殊资产市场,资本驱动下的批发模式和专业驱动下的管退模式都无法真正做大做强,只有强化资源整合和生态经营能力,才能为特殊资产业务发展提供原动力。特殊资产的参与者中,具有产业背景的专业机构数量也不断上升,如2020年万科集团、新希望集团纷纷参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设立。

因此,信托公司介入特殊资产市场,需要重视特殊资产生态圈建设,充分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发挥股债联动、投融联动、产融结合的优势,做全产业链业务,推进产融结合,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例如,信托公司对房地产市场有着深入研究,与市场头部主体关系密切,可选择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代建平台等合作,深度参与困境项目并购、资本代建、烂尾项目盘活等业务场景。

创新业务模式,投行、投资、投管联动

随着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特殊资产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特殊资产投资机构数量日益增多,参与特殊资产业务的盈利模式和能力要求也要与时俱进。

基于信托业务拥有的财产独立性、专业资源、风险隔离等优势,信托公司可贯穿特殊资产产业链,不断创新特殊资产经营模式,探索在多个环节扮演丰富的、多层次的角色,实现投行、投资、投管业务的联动。如信托公司可以与外资机构合资组建境内特殊资产投资主体,以新成立的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或者单纯作为特殊资产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向基金管理人推荐特殊资产投资项目,协助后端资产处置,引流境外资金参与特殊资产投资业务。又如,信托公司在上市公司债务纾困、破产重整等业务领域,与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人合作,共同化解企业债务危机,盘活企业资产。

提升科技金融应用水平,实现智慧经营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萌芽,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特殊资产业务具有“低频、难识别、大额”的特点,涉及大量信息,通过科技化手段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其多方面的信息,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资产处置效率,特殊资产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望逐渐解决,使得交易双方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得到改善。例如,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债务人画像,可以提高催收处置效率;运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快速匹配资产的意向投资人;最为突出的是法拍领域,目前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平台进行交易已成为主流方式之一,拍卖平台将大数据与多维场景运用进行组合,从而提高资产处置变现效率。

(作者单位: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