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胡杨】
日前,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的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由于气候变化产生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会影响金融行业的资产质量和稳定发展,为增强金融系统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人民银行正在组织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对一些重点领域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充分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刘桂平分析称,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价值重估会放大金融体系风险。当高碳资产因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度等方面调整而成为“搁浅资产”时,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的偿债能力及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财务状况,甚至损害宏观经济。二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造成的物理损失,可能给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带来巨大风险。
这也意味着,金融管理部门有责任确保气候风险不会危及金融稳定。从2016年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作用,探索形成了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为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最近又研究设立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效推动了绿色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除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前瞻性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金融稳定问题外,据刘桂平介绍,人民银行的工作要点还包括:
一是不断强化碳市场功能,运用金融的力量推动碳定价机制建立完善并高效运行。碳排放权交易是以市场化方式控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球碳排放权最大供应国,我国碳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离建设成一个成熟的碳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充分发挥碳市场在碳减排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作用,加强对全国碳市场的金融支持必要且紧迫。
二是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有效形成政策合力。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及相关产业、节能环保、钢铁和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化解等多个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也能够在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传统高碳行业转型、气候风险防范等方面协同配合,携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胡杨】
日前,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的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由于气候变化产生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会影响金融行业的资产质量和稳定发展,为增强金融系统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人民银行正在组织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对一些重点领域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充分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刘桂平分析称,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价值重估会放大金融体系风险。当高碳资产因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度等方面调整而成为“搁浅资产”时,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的偿债能力及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财务状况,甚至损害宏观经济。二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造成的物理损失,可能给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带来巨大风险。
这也意味着,金融管理部门有责任确保气候风险不会危及金融稳定。从2016年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作用,探索形成了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为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最近又研究设立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效推动了绿色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除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前瞻性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金融稳定问题外,据刘桂平介绍,人民银行的工作要点还包括:
一是不断强化碳市场功能,运用金融的力量推动碳定价机制建立完善并高效运行。碳排放权交易是以市场化方式控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球碳排放权最大供应国,我国碳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离建设成一个成熟的碳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充分发挥碳市场在碳减排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作用,加强对全国碳市场的金融支持必要且紧迫。
二是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有效形成政策合力。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及相关产业、节能环保、钢铁和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化解等多个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也能够在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传统高碳行业转型、气候风险防范等方面协同配合,携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