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张仁江:如何推动农险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1-03 14:41:2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再产险总经理 张仁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提出了重要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工作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多,发展农业再保险是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繁荣与稳定的需要。

张仁江

农业保险应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

在中央财政实施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2007年到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由51.8亿元增长到815亿元,是财产保险同期发展最快的险种之一,承保农作物种类由最初的6个中央补贴险种扩展到270多个,服务农业覆盖面明显提升。保险赔付金额由32.8亿元增长到617亿元,成为农村灾后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已成为全球农险保费规模最大,覆盖农产品最多,业务模式最丰富的农业保险大国之一。

近十余年来,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我国农业保险在各个领域进行了丰富实践,获得了大量宝贵经验。在产品模式上,不仅将多灾因的保障产品成功运用在养殖保险上,还因地制宜推广了天气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各类创新产品。在科技研发上,行业主动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多种科技手段,扩展服务场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在市场机制上,行业探索成立了中国农共体,通过再保险方式汇聚行业力量,共同分担大灾风险。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上仍然偏低,保险产品供给、保险机构服务水平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农户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保险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农户需求看,较低的保障程度无法满足各类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需求,部分农业生产品种尚无适宜的保险产品,或者没有稳定的保险运行机制。非主粮类业务的覆盖面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国际对标看,我国农险保费规模虽然已经超过了美国,但保障水平上仍然不及美国的一半。产品多样性、理赔科学性、数据的精准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从国家要求看,在现有的世贸组织规则下,农业保险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黄箱转绿箱”手段之一,未来需逐步扮演起农业间接补贴工具的重要角色,行业现有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还不高,承接相应职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农业保险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的背景下,行业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自身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农险各领域的内在联系,找准、抓实工作推动路径和重心。在农业保险体系中,产品是核心,数据是基础,科技是支撑,体系建设是保障。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下一步,行业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行业要重点深化提标扩面增品要求,特别是产品的精细化开发,针对不同标的品种的风险特点设置个性化的保险责任和赔付水平,再厘定差异化的费率水平,落实差异化的补贴比例等优惠政策。要将扩展外延作为农险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跳出传统农险的小圈子,着眼于大农险的发展逻辑开发保险产品。要加快建立健全产品创新保护和激励机制,细化制定创新产品的分级保护管理体系,杜绝产品抄袭和简单复制的问题现象。

二是行业要重点推行行业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把握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实时性强、颗粒度细、要素丰富的特点,将数据真正收集好、管理好。加强跨行业涉农数据信息的收集整合,重点研究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草、气象、应急灾害等各领域数据和农业保险经营数据的整合统一,形成长期有效的整合统一方法论。

三是行业要重点关注保险科技手段应用的标准化建设,转化推广一批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应用性成果,降低保险科技的重复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向农户支付赔款和服务农户上。同时,要将科技应用作为主要条件纳入服务能力量化评价中,推动形成良好有序的行业竞争态势。

四是行业要重点推进完善产品开发和管理体系,主体准入管理和服务评价体系,农业大灾风险防范和分散体系等相关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化、体系化方式,推进行业运行机制和基础建设的不断优化。

聚焦生态圈建设 支持行业服务乡村振兴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任务要求,近期行业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主动承接工作任务,服务好相关政策目标。一是扎实做好保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二是服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三是要立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生产能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保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 五是要配合好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 六是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中再产险是最早参与我国农业再保险业务经营的主体,早在2007年中再就与相关农险经营主体签订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框架协议,为尚在试点阶段的农业保险提供整体性再保险保障。2014年,中再产险联合23家行业主体发起成立了中国农同体,并承担管理机构,为中国农共体提供77%的再保险承保能力。多年来,中再产险在农业再保险领域的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50%左右。在暴雨、洪涝、严重旱情、强台风登陆、非洲猪瘟疫情等各类极端灾害事件中,为直保端提供充足保障和及时赔付,在扩大保障能力,支持创新发展,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农户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中再产险着力升级业务经营模式,吸纳借鉴直保市场服务理念,逐步从传统再保的坐商向行商、服务商转型,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2021年正式启动打造再保特色生态圈,构建聚焦风险管理,围绕再保险价值链进行联动协同的共赢共生合作模式。

农业农村生态圈是中再产险重点打造的七个再保生态圈之一。为了有效服务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主动适应农业再保险新体系格局,充分整合利用自身在农险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独特优势与经验积累,于2020年组建设立了农业农村服务部。

中再产险作为中国财产再保险行业的主力军,未来将围绕农业保险生态圈构想,进一步发挥再保险职能,立足再保,服务行业,在产品、数据、科技、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助力农业保险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

在产品方面,中再产险拥有深厚的农险产品创新积淀,参与蔬菜、生猪等首批价格指数保险的设计,参与首批粮食收入保险产品的开发,以及深度参与各类政府农险再保创新项目等。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创新经验和创新模式,积极拓展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布局,迭代升级成熟创新产品,积极推广现有创新案例,提前布局战略潜力领域和战略性项目。

在数据方面,中再产险长期担任中国农共体管理机构,拥有丰富的农业保险数据积累和过硬的数据分析能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数据定价、场景应用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广大直保客户,开展农险风险评估,风险分散架构设计等工作,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农业风险与保险数据的信息共享、开发和应用,协同推进农业风险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

在科技方面,中再产险长期聚焦创新、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打造各领域的科技平台,拥有多款行业领先的专业巨灾模型工具。下一步,我们将配合相关上级单位,积极推进农险领域的行业性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相关科技院所和第三方机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风险识别方法和分析体系。

在体系建设方面,当前我国农业风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农业风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中再产险将立足商业再保险领域,与行业共同探索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协同共生的农业再保险市场,推动形成以国家专门再保险机构为基础,商业再保险机构为重要补充的农业再保险体系框架,体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农业保险治理体制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保驾护航。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需要保险行业久久为功,坚持农险为农,扎根三农,凝心聚力,共同携手,做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者和农民美好生活的守护者,为中国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继续添砖加瓦,为国家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早日实现贡献行业力量。


张仁江:如何推动农险服务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1-03

□中再产险总经理 张仁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提出了重要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工作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多,发展农业再保险是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繁荣与稳定的需要。

张仁江

农业保险应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

在中央财政实施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2007年到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由51.8亿元增长到815亿元,是财产保险同期发展最快的险种之一,承保农作物种类由最初的6个中央补贴险种扩展到270多个,服务农业覆盖面明显提升。保险赔付金额由32.8亿元增长到617亿元,成为农村灾后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已成为全球农险保费规模最大,覆盖农产品最多,业务模式最丰富的农业保险大国之一。

近十余年来,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我国农业保险在各个领域进行了丰富实践,获得了大量宝贵经验。在产品模式上,不仅将多灾因的保障产品成功运用在养殖保险上,还因地制宜推广了天气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各类创新产品。在科技研发上,行业主动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多种科技手段,扩展服务场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在市场机制上,行业探索成立了中国农共体,通过再保险方式汇聚行业力量,共同分担大灾风险。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上仍然偏低,保险产品供给、保险机构服务水平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农户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保险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农户需求看,较低的保障程度无法满足各类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需求,部分农业生产品种尚无适宜的保险产品,或者没有稳定的保险运行机制。非主粮类业务的覆盖面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国际对标看,我国农险保费规模虽然已经超过了美国,但保障水平上仍然不及美国的一半。产品多样性、理赔科学性、数据的精准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从国家要求看,在现有的世贸组织规则下,农业保险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黄箱转绿箱”手段之一,未来需逐步扮演起农业间接补贴工具的重要角色,行业现有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还不高,承接相应职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农业保险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的背景下,行业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自身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农险各领域的内在联系,找准、抓实工作推动路径和重心。在农业保险体系中,产品是核心,数据是基础,科技是支撑,体系建设是保障。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下一步,行业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行业要重点深化提标扩面增品要求,特别是产品的精细化开发,针对不同标的品种的风险特点设置个性化的保险责任和赔付水平,再厘定差异化的费率水平,落实差异化的补贴比例等优惠政策。要将扩展外延作为农险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跳出传统农险的小圈子,着眼于大农险的发展逻辑开发保险产品。要加快建立健全产品创新保护和激励机制,细化制定创新产品的分级保护管理体系,杜绝产品抄袭和简单复制的问题现象。

二是行业要重点推行行业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把握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实时性强、颗粒度细、要素丰富的特点,将数据真正收集好、管理好。加强跨行业涉农数据信息的收集整合,重点研究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草、气象、应急灾害等各领域数据和农业保险经营数据的整合统一,形成长期有效的整合统一方法论。

三是行业要重点关注保险科技手段应用的标准化建设,转化推广一批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应用性成果,降低保险科技的重复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向农户支付赔款和服务农户上。同时,要将科技应用作为主要条件纳入服务能力量化评价中,推动形成良好有序的行业竞争态势。

四是行业要重点推进完善产品开发和管理体系,主体准入管理和服务评价体系,农业大灾风险防范和分散体系等相关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化、体系化方式,推进行业运行机制和基础建设的不断优化。

聚焦生态圈建设 支持行业服务乡村振兴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任务要求,近期行业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主动承接工作任务,服务好相关政策目标。一是扎实做好保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二是服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三是要立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生产能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保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 五是要配合好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 六是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中再产险是最早参与我国农业再保险业务经营的主体,早在2007年中再就与相关农险经营主体签订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框架协议,为尚在试点阶段的农业保险提供整体性再保险保障。2014年,中再产险联合23家行业主体发起成立了中国农同体,并承担管理机构,为中国农共体提供77%的再保险承保能力。多年来,中再产险在农业再保险领域的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50%左右。在暴雨、洪涝、严重旱情、强台风登陆、非洲猪瘟疫情等各类极端灾害事件中,为直保端提供充足保障和及时赔付,在扩大保障能力,支持创新发展,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农户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中再产险着力升级业务经营模式,吸纳借鉴直保市场服务理念,逐步从传统再保的坐商向行商、服务商转型,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2021年正式启动打造再保特色生态圈,构建聚焦风险管理,围绕再保险价值链进行联动协同的共赢共生合作模式。

农业农村生态圈是中再产险重点打造的七个再保生态圈之一。为了有效服务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主动适应农业再保险新体系格局,充分整合利用自身在农险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独特优势与经验积累,于2020年组建设立了农业农村服务部。

中再产险作为中国财产再保险行业的主力军,未来将围绕农业保险生态圈构想,进一步发挥再保险职能,立足再保,服务行业,在产品、数据、科技、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助力农业保险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

在产品方面,中再产险拥有深厚的农险产品创新积淀,参与蔬菜、生猪等首批价格指数保险的设计,参与首批粮食收入保险产品的开发,以及深度参与各类政府农险再保创新项目等。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创新经验和创新模式,积极拓展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布局,迭代升级成熟创新产品,积极推广现有创新案例,提前布局战略潜力领域和战略性项目。

在数据方面,中再产险长期担任中国农共体管理机构,拥有丰富的农业保险数据积累和过硬的数据分析能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数据定价、场景应用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广大直保客户,开展农险风险评估,风险分散架构设计等工作,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农业风险与保险数据的信息共享、开发和应用,协同推进农业风险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

在科技方面,中再产险长期聚焦创新、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打造各领域的科技平台,拥有多款行业领先的专业巨灾模型工具。下一步,我们将配合相关上级单位,积极推进农险领域的行业性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相关科技院所和第三方机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风险识别方法和分析体系。

在体系建设方面,当前我国农业风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农业风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中再产险将立足商业再保险领域,与行业共同探索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协同共生的农业再保险市场,推动形成以国家专门再保险机构为基础,商业再保险机构为重要补充的农业再保险体系框架,体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农业保险治理体制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保驾护航。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需要保险行业久久为功,坚持农险为农,扎根三农,凝心聚力,共同携手,做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者和农民美好生活的守护者,为中国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继续添砖加瓦,为国家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早日实现贡献行业力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