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许予朋】
11月3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启动缩减购债规模(Taper),放缓扩表的步伐。
根据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美联储保持基准利率不变,并宣布从本月开始将每月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支持债券(MBS)的规模分别减少100亿美元及50亿美元;Taper正式开启,到明年年中结束。
专家普遍表示,会议声明符合市场预期,目前金融市场走势总体平稳;我国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有限。
时机成熟,Taper落地
疫情冲击让美联储在2020年开启大规模量化宽松(QE)操作,即通过购买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而Taper是与QE方向相反的一项货币政策,旨在通过逐渐缩减量化宽松,缓解市场因流动性过剩出现的通货膨胀等隐忧。
“美联储启动Taper已经酝酿许久,近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通胀更增强了其缩减购债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向《中国银行保险报》分析指出,此前,美联储一直试图支持经济复苏与稳定通胀水平间寻求平衡,故而影响了Taper落地的时点。
记者注意到,受到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上涨等问题影响,美国近期的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高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公布的数据,与去年相比,美国在今年9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5.4%;PPI同比增长8.6%,再创历史新高。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分析认为,近期美国就业市场和经济景气向好,也有助于Taper正式落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数据显示,10月非制造业PMI为66.7,较9月的61.9大幅上升。分项方面,商业活动指数69.8,较9月的62.3上涨12个百分点,Delta变异毒株对人们对外出就餐、休闲和旅行等的需求的影响正在降低。
是否加息取决于就业和物价稳定
不过随着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接下来是否采取更“激进”的调节手段进一步加息?这个时点尚不明朗。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开始Taper进程并不意味着发出了加息的信号。在加息时间方面,美联储“有耐心”,但同时他也表示,“不认为(政策)落后于形势,货币政策为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做好了充分准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按照当前Taper的力度及节奏,美联储有望在2022年6月完成Taper进程。尽管目前的疫情因素抑制了就业、加剧了供应链瓶颈,但如疫情影响消退,则就业和通胀问题都能有所缓和。2022年下半年,在完成Taper进程之后,美联储仍然存在加息的可能性。
“当然,美联储把‘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自身调整政策的主要参考。如明年美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及通胀明显回落,则加息计划亦可能延迟。”唐建伟说。
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Taper对于加息没有直接信号意义,考虑到此前预测通胀或将从明年年中之后开始有所回落,预计美联储加息时点的基准情形或在2022年第四季度。
我国货币政策将保持独立性、前瞻性
Taper靴子落地,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不会“随美起舞”,但也需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做好应对准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中国银行保险报》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自去年5月开始回归常态,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外溢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独立性、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要提升前瞻性,做好应对准备。
“今年末有近2万亿元MLF到期,预计央行会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搭配好‘逆回购+MLF’的数量,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好安全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温彬说。
业内普遍表示,虽然美联储货币政策进入紧缩周期,但市场已经形成充分预期,因此肯定不会出现“紧缩恐慌”。
“我们预计随着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以原油为主的全球大宗商品快速上升的周期接近顶峰,这将有利于全球通胀压力的逐步缓解。”唐建伟称。
此外,我国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曾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外债流入以境外长期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为主,稳定性较高。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更加理性,未来对外直接投资预计将比较稳定。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变化,持续加强外汇市场监测预警,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许予朋】
11月3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启动缩减购债规模(Taper),放缓扩表的步伐。
根据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美联储保持基准利率不变,并宣布从本月开始将每月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支持债券(MBS)的规模分别减少100亿美元及50亿美元;Taper正式开启,到明年年中结束。
专家普遍表示,会议声明符合市场预期,目前金融市场走势总体平稳;我国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有限。
时机成熟,Taper落地
疫情冲击让美联储在2020年开启大规模量化宽松(QE)操作,即通过购买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而Taper是与QE方向相反的一项货币政策,旨在通过逐渐缩减量化宽松,缓解市场因流动性过剩出现的通货膨胀等隐忧。
“美联储启动Taper已经酝酿许久,近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通胀更增强了其缩减购债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向《中国银行保险报》分析指出,此前,美联储一直试图支持经济复苏与稳定通胀水平间寻求平衡,故而影响了Taper落地的时点。
记者注意到,受到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上涨等问题影响,美国近期的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高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公布的数据,与去年相比,美国在今年9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5.4%;PPI同比增长8.6%,再创历史新高。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分析认为,近期美国就业市场和经济景气向好,也有助于Taper正式落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数据显示,10月非制造业PMI为66.7,较9月的61.9大幅上升。分项方面,商业活动指数69.8,较9月的62.3上涨12个百分点,Delta变异毒株对人们对外出就餐、休闲和旅行等的需求的影响正在降低。
是否加息取决于就业和物价稳定
不过随着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接下来是否采取更“激进”的调节手段进一步加息?这个时点尚不明朗。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开始Taper进程并不意味着发出了加息的信号。在加息时间方面,美联储“有耐心”,但同时他也表示,“不认为(政策)落后于形势,货币政策为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做好了充分准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按照当前Taper的力度及节奏,美联储有望在2022年6月完成Taper进程。尽管目前的疫情因素抑制了就业、加剧了供应链瓶颈,但如疫情影响消退,则就业和通胀问题都能有所缓和。2022年下半年,在完成Taper进程之后,美联储仍然存在加息的可能性。
“当然,美联储把‘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自身调整政策的主要参考。如明年美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及通胀明显回落,则加息计划亦可能延迟。”唐建伟说。
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Taper对于加息没有直接信号意义,考虑到此前预测通胀或将从明年年中之后开始有所回落,预计美联储加息时点的基准情形或在2022年第四季度。
我国货币政策将保持独立性、前瞻性
Taper靴子落地,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不会“随美起舞”,但也需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做好应对准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中国银行保险报》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自去年5月开始回归常态,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外溢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独立性、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要提升前瞻性,做好应对准备。
“今年末有近2万亿元MLF到期,预计央行会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搭配好‘逆回购+MLF’的数量,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好安全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温彬说。
业内普遍表示,虽然美联储货币政策进入紧缩周期,但市场已经形成充分预期,因此肯定不会出现“紧缩恐慌”。
“我们预计随着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以原油为主的全球大宗商品快速上升的周期接近顶峰,这将有利于全球通胀压力的逐步缓解。”唐建伟称。
此外,我国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曾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外债流入以境外长期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为主,稳定性较高。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更加理性,未来对外直接投资预计将比较稳定。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变化,持续加强外汇市场监测预警,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