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房文彬
今年以来,陕西银保监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立足县域、专注主业,主动承担服务“三农”的使命,把金融活水引入农村,精准浇灌农业产业,惠及田间地头。
农合机构践行支农支小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陕西银保监局指导机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深刻践行支农支小使命。
以产品服务为抓手提高支农质效。陕西省联社成立乡村振兴专营部门,以16项工作措施、50余款信贷产品作为支撑,计划未来5年累计资金投放不低于5000亿元的目标,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双基联动”工作站,开展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和信用村创建工作,设立93家首贷服务中心,建立名单制精准营销和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农户服务覆盖面。加强科技赋能,推出“秦e贷”“秦v贷”“市民e贷”等线上数字普惠信贷产品,实现线上办理、循环使用、随借随用,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难、慢、贵等痛点。
以差异化监测考核为手段强化激励约束。按照“可监测、可考核、可评价”的工作要求,建立涵盖多维度的坚守定位指标体系,结合地域产业特点等因素实施差异化考核,采取定期通报、监管约谈等措施,将考核结果作为监管评级、现场检查、行政许可等事项参考依据,推动指标值和达标率持续提升。
在监管部门推动下,陕西农合机构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效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加大。以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19.7%的存款,发放了全省35%的涉农贷款和80%的普惠型涉农贷款,承担了全省金融机构90%的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任务。截至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951.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1.7%。
二是农村信用体系持续完善。截至6月末,全省农户建档评级覆盖面92.6%,其中电子建档率超过60%,数字普惠贷款授信1183.98亿元,贷款余额608.12亿元。
三是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80%以上的营业网点设立在县域,55%的营业网点设立在农村,与21个民生领域建立合作,建设“金融e站”1.58万个,惠民服务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保险助农增产解忧
陕西银保监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把维护农户利益作为监管服务“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急农户之所急、想农户之所想。
着力推动农业保险扩大覆盖面。陕西银保监局会同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每年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不断增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现了小麦、玉米、奶牛、育肥猪等中央品种和苹果、设施蔬菜、奶山羊等省级优势特色品种的愿保尽保。2021年上半年已承保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1646.72万亩,苹果、猕猴桃等水果403.28万亩,奶牛、育肥猪、奶山羊等牲畜1334.56万头,为348.99万户次提供保险保障900.57亿元。
着力推动农险产品提质增效。坚持农险费率让利于民,组织推动各保险公司不断降低农险产品费率,农险主要品种的费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如玉米保险费率由2018年的4.45%下降至2021年的3.75%;苹果保险在每亩保费80元不变的情况下,保险金额由每亩2000元提高至每亩3000元,费率降至2.67%。不断优化农险的保险责任,扩展了旱灾、病虫害等频发风险造成的损失,取消农险绝对免赔等相关条款,大幅提高苹果始花期的最高赔偿比例等。
着力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在做好传统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围绕陕西“3+X”农业特色产业、区域扶贫产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需求开发创新品种。农险品种从“保灾害”“保成本”“保大宗”扩展到“保价格”“保收入”“保特色”,由原来仅有的3个农险品种扩大至目前的六大类40多个,涵盖粮食种植、牲畜养殖、果业、林业、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与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2021年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省级财政投入6000万元用于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项目创新试点,满足广大农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着力推动农业保险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实地督导、召开会议、印发通知、约谈机构等方式持续不断地推动各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量。查处损害农户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走村串户开展农险调查工作,注重协调解决农户最关心的理赔问题。率先在全国推行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工作,及时向农户发送投保告知短信和电子保单,有效保护农户的知情权。
□记者 房文彬
今年以来,陕西银保监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立足县域、专注主业,主动承担服务“三农”的使命,把金融活水引入农村,精准浇灌农业产业,惠及田间地头。
农合机构践行支农支小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陕西银保监局指导机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深刻践行支农支小使命。
以产品服务为抓手提高支农质效。陕西省联社成立乡村振兴专营部门,以16项工作措施、50余款信贷产品作为支撑,计划未来5年累计资金投放不低于5000亿元的目标,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双基联动”工作站,开展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和信用村创建工作,设立93家首贷服务中心,建立名单制精准营销和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农户服务覆盖面。加强科技赋能,推出“秦e贷”“秦v贷”“市民e贷”等线上数字普惠信贷产品,实现线上办理、循环使用、随借随用,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难、慢、贵等痛点。
以差异化监测考核为手段强化激励约束。按照“可监测、可考核、可评价”的工作要求,建立涵盖多维度的坚守定位指标体系,结合地域产业特点等因素实施差异化考核,采取定期通报、监管约谈等措施,将考核结果作为监管评级、现场检查、行政许可等事项参考依据,推动指标值和达标率持续提升。
在监管部门推动下,陕西农合机构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效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加大。以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19.7%的存款,发放了全省35%的涉农贷款和80%的普惠型涉农贷款,承担了全省金融机构90%的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任务。截至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951.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1.7%。
二是农村信用体系持续完善。截至6月末,全省农户建档评级覆盖面92.6%,其中电子建档率超过60%,数字普惠贷款授信1183.98亿元,贷款余额608.12亿元。
三是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80%以上的营业网点设立在县域,55%的营业网点设立在农村,与21个民生领域建立合作,建设“金融e站”1.58万个,惠民服务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保险助农增产解忧
陕西银保监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把维护农户利益作为监管服务“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急农户之所急、想农户之所想。
着力推动农业保险扩大覆盖面。陕西银保监局会同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每年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不断增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现了小麦、玉米、奶牛、育肥猪等中央品种和苹果、设施蔬菜、奶山羊等省级优势特色品种的愿保尽保。2021年上半年已承保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1646.72万亩,苹果、猕猴桃等水果403.28万亩,奶牛、育肥猪、奶山羊等牲畜1334.56万头,为348.99万户次提供保险保障900.57亿元。
着力推动农险产品提质增效。坚持农险费率让利于民,组织推动各保险公司不断降低农险产品费率,农险主要品种的费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如玉米保险费率由2018年的4.45%下降至2021年的3.75%;苹果保险在每亩保费80元不变的情况下,保险金额由每亩2000元提高至每亩3000元,费率降至2.67%。不断优化农险的保险责任,扩展了旱灾、病虫害等频发风险造成的损失,取消农险绝对免赔等相关条款,大幅提高苹果始花期的最高赔偿比例等。
着力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在做好传统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围绕陕西“3+X”农业特色产业、区域扶贫产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需求开发创新品种。农险品种从“保灾害”“保成本”“保大宗”扩展到“保价格”“保收入”“保特色”,由原来仅有的3个农险品种扩大至目前的六大类40多个,涵盖粮食种植、牲畜养殖、果业、林业、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与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2021年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省级财政投入6000万元用于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项目创新试点,满足广大农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着力推动农业保险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实地督导、召开会议、印发通知、约谈机构等方式持续不断地推动各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量。查处损害农户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走村串户开展农险调查工作,注重协调解决农户最关心的理赔问题。率先在全国推行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工作,及时向农户发送投保告知短信和电子保单,有效保护农户的知情权。